2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降氣湯
2.1 處方
紫蘇葉(去梗)四兩,厚朴(去粗皮.薑汁制)、肉桂(去粗皮.不見火)、半夏(湯洗七次.去滑)、川當歸(去蘆)、前胡(去蘆.洗)、甘草,各三兩;陳皮(去白)三兩半。
2.2 炮製
上爲俰咀。
2.3 功能主治
治中不快,心腹脹滿,陰陽壅滯,氣不升降,胸膈噎塞,喘促短氣,乾噦煩滿,咳嗽痰涎,口中無味,嗜臥減食,宿寒留飲,停積不消,脅下支結,常覺妨悶。
2.4 用法用量
每服二錢至三錢,水一大盞,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2.5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4 《御藥院方》卷四:降氣湯
4.1 處方
石菖蒲1兩,青皮(去白)1兩,陳皮(去白)1兩,大黃1兩,木通(銼)1兩,赤茯苓(去皮)1兩,川芎1兩,人蔘1兩,川姜(炮)半兩,甘草(炙)半兩。
4.2 製法
上爲粗末。
4.3 功能主治
氣不宣暢,心胸疰悶,腹脅脹滿,胸痹,心腹痛,不可半臥,喘粗悶亂,不思飲食。
4.4 用法用量
4.5 摘錄
《御藥院方》卷四
5 《聖濟總錄》卷四十三:降氣湯
5.1 處方
麻黃(去根節)3兩,梔子仁3兩,白茯苓(去黑皮)3兩,黃芩(去黑心)3兩,白朮(銼)3兩,芒消3兩,石膏8兩(碎研),桂(去粗皮)2兩,生地黃(切,焙)1升,甘草(炙,銼)1兩,赤小豆2合。
5.2 製法
上爲粗末。
5.3 功能主治
5.4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2盞,大棗2個,煎取1盞,下竹瀝少許,再煎,去滓溫服。
5.5 摘錄
《聖濟總錄》卷四十三
6 《局方》卷三(續添諸局經驗祕方):降氣湯
6.1 處方
紫蘇葉(去梗)4兩,厚朴(去粗皮,薑汁制)3兩,肉桂(去粗皮,不見火)3兩,半夏(湯洗7次去滑)3兩,川當歸(去蘆)3兩,前胡(去蘆,洗)3兩,甘草(爁)3兩,陳皮(去白)3兩半。
6.2 功能主治
常服消痰飲,散滯氣,進飲食。主中脘不快,心腹脹滿,陰陽壅滯,氣不升降,胸膈噎塞,喘促短氣,乾噦煩滿,咳嗽痰涎,口中無味,嗜臥減食,宿寒留飲,停積不消,脅下支結,常覺妨悶。並治腳氣上衝,心腹堅滿,肢體浮腫,有妨飲食。
6.3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2錢至3錢,水1大盞,加生薑3片,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6.4 摘錄
9 《洪氏集驗方》卷一
9.1 方名
9.2 組成
茯神2兩,香附子半斤(用新水浸1宿,炒令黃色),甘草1兩半(炙黃)。
9.3 功效
9.4 主治
氣鬱不伸。
9.5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沸湯點下,送服交感丹。
9.6 製備方法
上爲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