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病咽痛

中醫病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huǒ bìng yān tòng

2 英文參考

pyretic pharyngiti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火病咽痛爲病證名[1]。有兩種解釋:

①由於肺胃實火上升所致者,其證發作迅速,疼痛劇烈,局部充血嚴重,甚至出現膿性分泌物,常伴有全身症狀[1]。脈數苔黃而燥,治宜清熱瀉火,方用粘子解毒湯加減。即現代的急性咽炎[1]

②專指結核咽炎喉炎而言者[1]。例如《紅爐點雪》卷二:“若夫土衰水涸,則相火蒸炎;致津液枯竭。由是而咽喉乾燥疼痛等證作矣。火病至此,實真陰失守,孤陽無根,衝浮於上,而乃至此。痰火諸證,孰甚於此。”治宜滋陰降火,方用知柏地黃湯加減[1]。也可配合使用抗結核西藥。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81.

治療火病咽痛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