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炉点雪
《红炉点雪》为痨瘵(结核病)治疗专书。明·龚居中撰。刊于1630年。书中以肺肾阴亏,心肝火炽为痨瘵的病因、病理;以滋肾清肺,柔肝降火为主治原则。2主论痨瘵(痰火)的各种主证和兼证治疗;卷3介绍治疗方法与杂症补遗;卷4为痨瘵病的灸法禁忌及保健气功疗法。现存明刻本,多种清刻本、及《医学大成》本。
-
痰火声哑
痰火声哑病名。系指咽喉癌或喉头结核所致之失音。《红炉点雪》卷三:“痰火声哑,乃肺经已绝,死不治。”
-
声碎
声碎病证名。系指声音嘶哑的病证。肺主气,声由气而发,若肾阴虚亏而虚火灼肺金,则肺脏气阴亏损而声碎。《红炉点雪》卷二:“若夫水亏火炎,金伤声碎者。治宜清金润肺滋阴降火。可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减。参见喑、金破不鸣等条。
-
声嗄
概述:声嗄(hoarseness)为症状名,又名音嘶、声喝、声散、声破。或由气滞肝郁,气滞血瘀;声嗄的治疗:声嗄治宜宣肺利咽、或滋阴养液、疏肝解郁、活血祛瘀、清热涤痰、补益中气、补益气血等。治疗时宜详审脉证,溯本求因,分别选用银翘散、左归饮、生脉散、柴胡疏肝散、桃红四物汤、温胆汤、补中益气汤、归脾汤等加减。
-
气虚自汗
治宜益气固表,用玉屏风散、补中益气汤等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自汗证治》:“夫自汗,多因伤风伤暑,及喜怒惊恐、房室虚劳,皆能致之。《证治汇补》卷三:“阳虚自汗,必恶寒;伤暑自汗,身热口渴、烦躁面垢;痰证自汗,头眩呕逆,胸满吐痰;肝热自汗,口苦多眠;又肺虚,伤寒、温病、柔痉、霍乱等多种病症均有自汗。
-
叩齿
概述:叩齿(clickingtooth)为保健气功的一组动作。见《诸病源候论·鬼邪候》。又名鸣天鼓、琢齿。又有打天钟、击天磬等之分。叩齿的作用:龚居中《红炉点雪·却病延年一十六句之术》:“齿之有疾,乃脾胃之火熏蒸。每日清晨,或不拘时,叩齿三十六遍,则气自固,虫蛀不生,风邪消散。”
-
击天磬
击天磬为导引功法名。叩齿为保健气功的一组动作。又名鸣天鼓。见《诸病源候论·鬼邪候》。又名琢齿。使上、下齿互相叩击如咀嚼状。龚居中《红炉点雪·却病延年一十六句之术》:“齿之有疾,乃脾胃之火熏蒸。每日清晨,或不拘时,叩齿三十六遍,则气自固,虫蛀不生,风邪消散。”
-
火病咽痛
火病咽痛为病证名。有两种解释:①由于肺胃实火上升所致者,其证发作迅速,疼痛剧烈,局部充血严重,甚至出现脓性分泌物,常伴有全身症状。例如《红炉点雪》卷二:“若夫土衰水涸,则相火蒸炎;由是而咽喉干燥疼痛等证作矣。火病至此,实真阴失守,孤阳无根,冲浮于上,而乃至此。治宜滋阴降火,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
-
火病失音
火病失音为病证名。见《红炉点雪》卷二,系指失音之因于痨瘵(结核)者。此外,还有一般性的火病失音,其中更有虚火实火之异。因于虚火者,多由肝肾阴亏,虚火上炎所致。治宜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治宜清热泻火,用清咽利膈汤加减。此外亦有因于痰火者,宜清热涤痰,用黄连温胆汤加减。
-
火病结核
火病结核为病证名。因肾水不足,痰火凝聚,皮下肉上见有结核,不红不肿。见《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又名传尸劳、劳极、尸注、殗殜、鬼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劳瘵叙论》:“大略令人寒热,盗汗,梦与鬼交,遗泄,白浊,发干而耸;《杂病源流犀烛·虚损痨瘵源流》:“五脏之气,一有损伤,积久成痨,甚而为瘵。
-
龚居中
龚居中明代医家。字应园,号如虚子。江西金溪人。精医术,擅长内、外、妇、儿诸科。著《痰火点雪》又名《红炉点雪》四卷(1630年),详论肺痨病之证治。另著《外科活人定本》四卷(1630年)、《外科百效全书》四卷(1630年)、《幼科百效全书》、《女科百效全书》、《小儿痘疹医镜》、《万寿丹书》等。
-
拂法
拂法推拿手法名。见《红炉点雪·却病延年一十六句之术》。伸直手指,轻快地掠擦治疗部位的肌肤,如拂掸尘灰状。
-
衈
衈(ěr,音尔)病证名。指耳内出血,即耳衄。见《红炉点雪·痰火失血》。临床上以肝经火热为多见,亦可见于肾肝阴虚、虚火上炎者。《证治准绳·杂病》:“耳中出血,以龙骨吹入即止。左关脉弦洪,柴胡清肝散;尺脉或躁或弱,六味地黄丸。”或可用知柏地黄汤、龙胆泻肝丸加减。
-
和肺饮子
处方:阿胶(炒珠)1钱,人参5分,麦门冬(去心)1钱,山药1钱,贝母8分,白茯苓1钱,百合1钱,杏仁(去皮尖)8分,甘草(炙)8分。功能主治:咯血后咳嗽多痰。入黄蜡1块,水煎,食后服。脾不统血,故用山药益脾以补肾;茯苓所以渗湿,治痰之本;杏仁所以润燥,散肺之邪;摘录:《红炉点雪》卷二
-
五蒸汤
《外台秘要》卷十三引《古今录验》方之五蒸汤:处方:炙甘草一两,茯苓、葛根、干地黄各三两,人参、知母、黄芩各二两,竹叶二把,石膏五两,粳米一合(一方无甘草、茯苓、人参、竹叶)。主治虚劳骨蒸,发热,自汗。附注:五蒸饮(《红炉点雪》卷二)、五蒸散(《医钞类编》卷十三)。
-
朱雀丹
处方:沙参(童便浸,晒干)1钱,栀子仁1钱(童便蒸),知母1钱(乳蒸),天门冬1钱(去心),黄柏1钱(童便蒸),何首乌(乳蒸)1钱,甘草3分,生姜1片。功能主治:男妇腰背痛,午后发热,自汗,脉洪浮。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摘录:《红炉点雪》卷二
-
自汗主方
《红炉点雪》卷一:组成:黄耆(蜜炙)1钱,人参5分,白术(土炒)1钱,麻黄根8分,知母(蜜炒,去毛)1钱,酸枣仁(微炒,研碎)1钱,白茯苓(去皮)1钱,柏子仁(微炒,研碎)1钱,牡蛎(煅,研末)1钱,龙骨(煅,研末)5分,熟地黄1钱。
-
一香散
《红炉点雪》卷一:方名:一香散组成:小茴香1两(炒),枳壳5钱(面炒)。主治:右胁痛。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盐酒调下。制备方法:上为末。
-
泄泻主方
《红炉点雪》卷二:方名:泄泻主方组成:山药(微炒)1钱,人参(高丽者)5分,黄耆(蜜炒)1钱,白术(土炒)1钱,白茯苓(去皮)1钱,陈皮(留白)1钱,熟地黄1钱,白芍(煨)1钱,甘草(炙)5分,五味子20粒,贝母1钱,麦门冬(去心)1钱。加减:若伤谷食,但加炒麦芽少许,以消导之,然麦芽亦能软便,不可过多;
-
养元散
《古今医鉴》卷五:方名:养元散组成:糯米1升(水浸1宿,滤干燥,慢火炒令极熟),干山药少许,胡椒少许。《摄生众妙方》卷五:方名:养元散组成:糯米1升,莲肉(去心)3两,怀庆山药3两,大鸡头实3两。功效:实脾,养胃气。每日清晨用半盏,再入砂糖2匙,滚汤调服。附注:养元粉(《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
润华膏
《红炉点雪》卷二:方名:润华膏组成:人参5钱,麦门冬(去心)1两,阿胶珠1两,款冬花5钱,紫苏5钱,五味子1两,杏仁(去皮尖)5钱,百药煎5钱,贝母1两,粟壳(去筋膜)5钱,乌梅肉1两,桔梗1两。主治:一切劳嗽,肺痿喘急。用法用量:临卧噙化。附注: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 润华丸。
-
清阳降火汤
《红炉点雪》卷二:方名:清阳降火汤组成:山栀仁8分(童便炒),知母1钱(乳蒸),黄柏8分(盐水蒸),青皮(去瓤)8分,橘红5分,丹参9分,麦门冬(去心)4分,沙参1钱(童便炒),茜根9分,姜1片,茅根1撮。主治:男妇咳血,子午二潮,脉沉数。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
叶向春
叶向春为清代医家。字完初。江苏华亭(今松江)人。长于治疗小儿痧痘,编著有《痘科红炉点雪》一书。
-
叶完初
叶完初即叶向春。叶向春为清代医家。字完初。江苏华亭(今松江)人。长于治疗小儿痧痘,编著有《痘科红炉点雪》一书。
-
哑嗄
哑嗄病名。即喑。出《红炉点雪》卷二。详参喑条。
-
痰火证
痰火证病证名。属肺痨中的一种证型。《红炉点雪》卷三:“夫痨者劳也。以劳伤精气血液,遂致阳盛阴亏,火炎痰聚。因其有痰有火,病名酷厉可畏者,故今人讳之曰痰火也。”参见痨瘵等条。
-
托踏
托踏为自我推拿方法。两手向上托起,两足稳站在地,静心宁神。《红炉点雪·却病延年一十六句之术》:“托踏应无病法:双手上托,如举大石;两脚前踏,如履实地。以意内顾,神气自生,筋骨康健,饮食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