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溼法 中醫治法 中醫學 中醫治療學 內治法
huà shī hé zhōng
removing dampness for regulating stomach[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化溼和中爲治法[1]。指用具有祛溼化濁、健脾和胃作用的方藥治療溼困脾胃證、脾虛溼困證的治法[2]。適用於溼滯中焦、脾胃不和而見脘悶納呆、腹脹便溏等症[2]。常用藿香、佩蘭、白扁豆、陳皮、法夏、木香、砂仁等藥物[2]。方用藿香正氣丸[2]。
參見化溼、和胃:
化溼爲祛溼法之一[3]。用芳香祛溼的藥物以宣化上焦溼邪的方法[3]。如溼邪在表,用疏表化溼,如藿香正氣散[3]。溼溫時疫,喉痛胸悶,用清熱化溼法,如甘露消毒丹[3]。
和胃又稱和中[4]。是治療胃氣不和的方法[4]。胃氣不和表現爲胃脘脹悶、噯氣吐酸、厭食、舌淡苔白等證候,用陳皮、姜半夏、木香、砂仁等藥[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