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膜診斷術

手術 診斷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hóng mó zhěn duàn shù

2 英文參考

Diagnosis of sciera

3 註解

虹膜診斷術是遵循眼是人體的縮影、眼可反映人體全息的原理,用觀察虹膜組織學的動態變化,對照虹膜分區定位圖來診斷疾病的技術。是生物全息診療法的一種。最早由匈牙利醫生尹·馮·佩採利於1866年發明。他在童年時代無意折斷了自己馴養的一隻貓頭鷹的爪子,不久意外地發現貓頭鷹眼睛的虹膜上出現一條黑帶。此後,他有意識的觀察病人的病種、病情和他們眼睛某些部位顏色變化的關係,長期積累資料,加以系統歸納,終於製出反映機體器官變化的虹膜分區病理圖。由於許多醫生的參與,這一開創性工作得到發展。在實踐基礎上,皮倍利發表《用眼作診斷的引論》、凡尼爾著有《論應用眼睛做各種疾病的診斷》等。1930年,法國醫生瓦迪爾創辦“法國虹膜研究中心”,對虹膜診斷術的應用研究起着重要作用,製出爲許多虹膜診斷醫生使用的Vega氏虹膜分區表。迄今爲止,已有20多種類似的分區圖問世,概分爲環狀分區和放射狀分區兩大類。虹膜診斷的理論依據在於,認爲所有內臟器宮發生神經興奮皆經視神經傳至虹膜,引發虹膜特定的組織學變化。更提出,左眼虹膜反映左半邊身體器官,右眼虹膜反映右半邊身體器官。近年來,虹膜診斷術採用電視、電腦儀器,其診斷價值明顯增強。1932年,該技術被西方醫學家歸爲醫學全息術之類。由於全息生物學的誕生,虹膜診斷術可望從理論上得以更科學的闡述。在中西不同文化背景中分別發展起來的“眼針療法”與“虹膜診斷術”將在生物全息理論指導下,互爲補充,共同發展。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