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 麻醉鎮痛 中醫學 活血化瘀 中藥中毒 中藥學
hóng diān qié
紅顛茄爲中藥名,出自《廣東中草藥》,爲《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記載的丁茄之別名[1][2]。
又名野𧄺茄、紅𧄺茄、小顛茄、刺丁茄、天茄子[2]。
茄科植物刺茄 Solanum aculeatissimum Jacq.的根、果或全株[2]。四川、貴州、湖南、廣西、廣東、臺灣、福建、江西、江蘇等地有栽培[2]。
苦,辛,溫,有毒[2]。
功在活血散瘀,麻醉鎮痛[2]。治跌打損傷,風溼性腰腿痛,淋巴結結核,寒性膿瘍,慢性骨髓炎,凍瘡,腳癬[2]。
搗敷、煎水洗或研末調敷[2]。
本品一般只作外用,不宜內服[2]。
全株含龍葵鹼[2]。漿果含澳洲茄鹼、澳洲茄邊鹼、刺茄鹼[2]。龍葵鹼能抑制豚鼠的過敏反應、升高正常大鼠血糖水平、降低糖耐量;靜注時可降低動物血壓,有鎮靜、溶血作用,並有某些抗癌活性[3]。動物試驗中有抗激素作用,可影響泌乳功能,促使孕鼠流產,故妊娠時不宜使用[3]。龍葵鹼毒性較大,如發芽的馬鈴薯中,含量可超過0.02%,食後可刺激胃腸黏膜,大量(200mg)可致中毒[3]。龍葵鹼無蓄積性,煮煎後可減低毒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