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原皮膚試驗

化驗及醫學檢查 醫療技術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guò mǐn yuán pí fū shì yàn

3 概述

支氣管哮喘的發病與周圍環境過敏原吸入或其他途徑的接觸有密切的關係。因此,儘可能查明誘發支氣管哮喘過敏原的具體種類,對於有效地預防和治療哮喘具有重要意義。過敏原皮膚試驗是最常用的檢測過敏原的體內試驗。該試驗操作簡便、迅速,結果較爲可靠,但對個別高度敏感患者有誘發嚴重哮喘發作,甚至引起過敏性休克的危險。

過敏性哮喘患者皮膚肥大細胞和外周血中嗜鹼性粒細胞表面結合有抗原特異性免疫球蛋白E(IgE)抗體。當在皮膚局部注入適量的相應抗原溶液後,抗原抗體結合,產生速發性(Ⅰ型)變態反應肥大細胞脫顆粒,釋放出組胺、白三烯(LTs)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等化學介質,使局部的毛細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出現充血水腫,注射抗原部位形成丘疹和紅暈。

測量局部紅暈與丘疹的直徑或面積,並與陰性陽性對照部位比較,即可判斷該受試患者是否對這些試驗抗原敏感

4 適應

過敏原皮膚試驗適用於:

1.過敏性哮喘患者

2.過敏性鼻炎患者

3.其他過敏性疾病患者

5 禁忌

1.皮膚劃痕症陽性者。

2.廣泛皮膚疾病患者

3.皮膚反應者。

6 準備

1.向患者介紹本試驗的目的和方法,取得合作

2.應採用合格的(最好是標準化的)過敏原試液

3.試驗場所應備有腎上腺素等必要的急救藥品。

7 方法

7.1 1.斑貼法(patch test)

(1)操作方法:將可疑過敏原藥物或食物)研末,取少量置於受試患者的前臂屈側皮膚上,滴上1滴0.1mol/L NaOH、生理鹽水或人造汗液(含氯化鈉乳酸硫酸鈉尿素硬脂酸和蒸溜水)拌勻。覆蓋一層塑料薄膜,再用紗布包紮。24~48h後觀察結果:如果出現紅腫、皮疹或水皰,即判爲陽性結果。

(2)評價:該試驗操作雖較簡便,安全。但每次試驗的品種有限,觀察時間較長,有較多假陽性假陰性結果。

7.2 2.抓痕法(scratch test)

(1)操作方法:用消毒後的粗針(或三棱針)將試驗局部皮膚劃痕(以不出血爲度)。每一痕長0.5cm,相鄰兩條痕間隔約3cm。然後依次滴上不同種類的待測過敏原或對照液1滴。15min後看結果。劃痕部位隆起並繞有紅暈者爲陽性

(2)評價:較爲簡便、安全。試驗時基本上不痛、不出血。結果比斑貼法準確。較爲適合於兒童。但結果不如皮內法和點刺法可靠。

7.3 3.皮內法(intradermal test)

(1)操作方法:一般選擇上臂外側皮膚爲受試區。局部用乙醇消毒後,用1ml注射器(做結核菌素試驗用藍色注射器)和5號針頭,依次把待測過敏原試液(1∶100倍稀釋液0.02~0.04ml)注入皮內,使形成一圓形小皮丘。相鄰皮丘的間距約3mm。15min後看皮試結果。丘疹直徑>5mm並繞以紅暈者判爲陽性結果。

(2)評價:該法在我國應用較爲廣泛。結果比較準確、可靠。但注入空氣後會引起假陽性。少數高敏狀態的患者可能引起嚴重的哮喘發作或過敏性休克。由於每次試驗須做多部位的皮內注射,兒童常因恐懼而不能配合。每次試驗需要許多清潔消毒注射器和針頭。

7.4 4.點刺法(prick test)

(1)操作方法:先在皮試部位滴上一滴待測過敏原稀釋液(濃度一般爲皮內試驗濃度的10~20倍),然後用特製的點刺針在滴有過敏原稀釋液的皮膚中央輕輕點刺一下,將針頭按入皮內即可,以不出血爲度。15min後觀察並記錄點刺部位皮膚丘疹和紅暈:—:無丘疹、無紅暈;+:有輕微丘疹,紅暈直徑不超過3mm;++:丘疹直徑不超過3mm,紅暈直徑不超過5mm;+++:丘疹直徑3~5mm,有紅暈;++++:丘疹直徑>5mm,有明顯的紅暈。

(2)評價:近年來國內外均倡導採用此法。因爲應用該法進入皮膚內的過敏原量僅爲皮內法的1/1000,假陽性反應較少,較爲安全。

7.5 5.被動皮膚轉移試驗(passive transfer test)

被動皮膚轉移試驗(passive transfer test)又稱P-K試驗

(1)操作方法:試驗前24h內患者和自願受試者(一般爲其父母或親屬,也有用猴子代替的)均不可應用擬腎上腺素藥物、抗組胺藥糖皮質激素藥物患者應經過血清檢查證明其未患可經血傳播的疾病。採集患者全血5ml,注入無菌試管,分離出血清。在無菌操作下取患者血清,在受試者背部按準備測試的過敏原數目,順序做多點皮內注射,每一處注射血清0.1ml,並在注射部位用鋼筆畫圈做標記。24~48h在畫圈的血清轉移部位按上述皮內法做過敏原皮膚試驗判斷結果的方法同上。

(2)評價:該試驗適用於那些無法在自身進行過敏原皮膚試驗患者(如幼嬰、嚴重剝脫性皮炎患者皮膚劃痕症陽性皮膚反應者注射1∶1萬濃度的磷酸組胺皮膚反應)。該試驗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均較高。但該試驗需要有適合的自願受試者,操作複雜、費時,有傳播肝炎和艾滋病之虞。近年來已較少應用於臨牀,僅應用於研究工作。

8 結果判斷

過敏原皮膚試驗是一項臨牀廣泛應用的確定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變態反應疾病病因的臨牀試驗。查明與某個具體患者發病有關的過敏原種類,有助於該病的預防和治療:有一些過敏原(例如食物、藥物、動物皮屑或某些局部地區的花粉過敏原等)是可以避免的,另有一些過敏原(例如塵蟎花粉蜂毒等)則可進行特異性免疫治療(又稱爲脫敏或減敏治療)。

過敏原皮膚試驗操作簡便、不需要特殊、貴重的儀器、結果迅速,便於在臨牀廣泛開展。並且,許多臨牀研究結果已經證實,該試驗的結果與支氣管激發試驗(BPT)和放射性變應原吸附試驗(radio allergo sorbent test RAST)、嗜鹼性粒細胞組胺釋放試驗(histamine release of basophils test,HRBT)等體外試驗的結果均具有良好的相關性,是頗具價值的過敏原診斷方法之一。

由於過敏性疾病的靶器官不同,皮膚試驗結果有時不能完全代表支氣管和鼻黏膜的情 況。因此,該試驗結果的判定,應結合臨牀(例如發病季節和詳細病史等)和其他相關檢查結果綜合考慮。

9 注意事項

1.爲了避免或減少假陽性假陰性結果,每次試驗均應同時做陽性對照和陰性對照。

2.應由有經驗的專業醫技人員操作。

3.應注意無菌操作

4.試驗結束後應對受試者繼續觀察15~20min後方可離開。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