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註解
國家自然基金委員會醫學科學部成立於2009年9月1日。
3 醫學科學部簡介
醫學科學部負責組織擬定醫學科學領域的發展戰略、優先資助領域和項目指南;負責受理、評審和管理各類醫學科學基金項目;負責國際合作交流項目的組織與管理;負責專家評審系統的組織與建設;承擔重要科學問題的諮詢;承辦自然科學基金委交辦的其他事項。
醫學科學部主要資助針對機體細胞、組織、器官和系統的形態、結構、功能及發育異常以及疾病發生、發展、轉歸、診斷、治療和預防等開展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
4 機構設置
4.1 綜合處
協助科學部主任完成本科學部各類基金項目與行政經費的年度預算;負責對資助項目成果的集成;負責部分科學基金項目的綜合管理;負責科學部信息化、網絡化建設、政務信息及運行保障等日常管理工作;承擔領導交辦的其他任務。
聯繫電話: 010-62328941 010-62328940 Email:zhangfz@nsfc.gov.cn
4.2 醫學科學一處
醫學科學一處主要資助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血液系統組織器官的結構、功能、遺傳、發育異常以及各類非傳染性、非腫瘤性疾病的病因、發病機理、診斷、治療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以及老年醫學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
聯繫電話:010-62327214 Email:sunrj@nsfc.gov.cn
4.3 醫學科學二處
醫學科學二處主要資助泌尿系統、生殖系統(含圍生醫學)、內分泌系統及代謝和營養支持、眼科學、耳鼻咽喉頭頸科學、口腔顱頜面科學領域的組織器官結 構、功能、遺傳、發育異常,以及各類非腫瘤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病因、發病機理、診斷、治療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
聯繫電話:010-62326922 Email:xuyy@nsfc.gov.cn
4.4 醫學科學三處
醫學科學三處主要資助神經系統和精神疾病及影像醫學與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
神經和精神系統:主要資助神經系統組織器官的結構、功能、遺傳、發育異常以及各類非腫瘤性疾病的病因、發病機理、診斷、治療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
聯繫電話:010-62327198 Email:caohq@nsfc.gov.cn
影像醫學領域主要資助以醫學影像、醫學信息爲研究內容,醫學工程爲研究手段開展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
生物醫學工程領域主要資助與疾病診療相關的醫學工程以及與再生醫學相關的應用基礎研究。
聯繫電話:010-62329131 Email:liez@nsfc.gov.cn
4.5 醫學科學四處
醫學科學四處主要資助醫學病原微生物與感染、檢驗醫學、皮膚及其附屬器官、運動系統、急重症醫學/創傷/燒傷/凍傷/整形/特種醫學/康復醫學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
聯繫電話:010-62327195 Email:yanzc@nsfc.gov.cn
4.6 醫學科學五處
醫學科學五處主要資助腫瘤學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受理範圍包括:腫瘤病因、腫瘤發生、腫瘤遺傳、腫瘤免疫、腫瘤預防、腫瘤復發與轉移、腫瘤幹細 胞、腫瘤診斷、腫瘤化學藥物治療、腫瘤物理治療、腫瘤生物治療、腫瘤綜合治療、腫瘤康復(包括社會心理康復)、腫瘤研究體系新技術,以及各系統器官腫瘤, 包括呼吸系統腫瘤、血液淋巴腫瘤(白血病除外)、消化系統腫瘤、神經系統腫瘤(含特殊感受器腫瘤)、泌尿系統腫瘤、男性生殖系統腫瘤、女性生殖系統腫瘤、 乳腺腫瘤、內分泌腫瘤、骨與軟組織腫瘤、頭頸部及頜面腫瘤、皮膚、體表及其它部位腫瘤。
聯繫電話: 010-62327207 010-62327215 Email:hongwei@nsfc.gov.cnjianghj@nsfc.gov.cn
4.7 醫學科學六處
醫學科學六處主要資助預防醫學、地方病學、職業病學、放射醫學和醫學免疫學及法醫學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
預防醫學、地方病學、職業病學、放射醫學的聯繫電話:010-62327212,Email: zhangzw@nsfc.gov.cn
醫學免疫學及法醫學的聯繫電話:010-62326924 Email: luqy@nsfc.gov.cn
4.8 醫學科學七處
醫學科學七處主要資助藥物學和藥理學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藥物學主要受理範圍:合成藥物化學、天然藥物化學、微生物藥物、生物技術藥物、海 洋藥物、特種藥物、藥物設計與藥物信息、藥劑學、藥物材料、藥物分析、藥物資源等;藥理學主要受理範圍:神經精神、心腦血管、老年病、抗炎與免疫、抗腫 瘤、抗感染、內分泌與代謝、消化、呼吸、血液、泌尿與生殖藥物藥理,藥物代謝與藥物動力學,臨牀藥理,藥物毒理等。
聯繫電話:010-62327199 Email: wulei@nsfc.gov.cn
4.9 醫學科學八處
醫學科學八處主要資助中醫學、中藥學和中西醫結合學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本科學處以突出中醫藥優勢,發展中醫藥學理論爲宗旨,主要資助包括 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臨牀、鍼灸、推拿、康復、中西醫結合醫學、中藥藥物學、中藥藥理學、民族醫藥學以及中醫藥新方法和新技術等領域的基礎研究。
聯繫電話:010-62327211 Email: wangce@nsfc.gov.cn
5 醫學科學部申請代碼
5.1 H01 呼吸系統
H0103 呼吸調控異常
H0107 支氣管哮喘
H010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H0110 間質性肺疾病
H0112 呼吸衰竭與呼吸支持
H0113 睡眠呼吸障礙
H0114 縱隔與胸膜疾病
H0116 肺移植和肺保護
H0117 呼吸系統疾病診療新技術
5.2 H02 循環系統
H0206 冠狀動脈性心臟病
H0207 肺源性心臟病
H0209 感染性心內膜炎
H0210 心臟瓣膜疾病
H0211 心包疾病
H0212 心力衰竭
H0216 主動脈疾病
H0217 周圍血管疾病
H0222 循環系統疾病診療新技術
5.3 H03 消化系統
H0318 肝再生、肝保護、肝衰竭、人工肝
H0322 消化系統疾病診療新技術
5.4 H04 生殖系統/圍生醫學/新生兒
H0407 女性盆底功能障礙
H0408 女性性功能障礙
H0415 男性性功能障礙
H0421 分娩與產褥
H0423 避孕、節育與妊娠終止
5.5 H05 泌尿系統
H0504 泌尿系統感染
H0506 泌尿系統結石
H0507 腎臟物質轉運異常
H0511 腎衰竭
H0512 腎移植
H0513 前列腺疾病
H0514 膀胱疾病
H0515 尿動力學
H0517 泌尿系統疾病診療新技術
5.6 H06 運動系統
H0612 運動系統疾病診療新技術
5.7 H07 內分泌系統/代謝和營養支持
H0704 胰島發育、胰島細胞分化再生及功能調控異常與胰島移植
H0713 糖尿病
H0718 糖代謝異常
H0719 脂代謝異常
H0721 氨基酸代謝異常
H0725 鈣磷代謝異常
H0729 內分泌系統疾病/代謝異常與營養支持領域相關新技術
5.8 H08 血液系統
H0801 造血、造血調控與造血微環境異常
H0807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
H0808 骨髓增殖性疾病
H0812 白血病
H0813 造血幹細胞移植
5.9 H09 神經系統和精神疾病
H0901 意識障礙
H0902 認知功能障礙
H0904 運動調節與運動障礙
H0915 節律調控與節律紊亂
H0917 器質性精神疾病
H0918 物質依賴和其他成癮性障礙
H0927 危機干預
5.10 H10 醫學免疫學
H1002 免疫應答異常
H1007 超敏反應性疾病
H1008 自身免疫性疾病
H1010 固有免疫異常
H1012 黏膜免疫疾病
5.11 H11 皮膚及其附屬器
H1107 皮膚及其附屬器疾病診療新技術
5.12 H12 眼科學
H1201 角膜及眼表疾病
H1207 全身疾病眼部表現、眼眶疾病
H1208 眼遺傳性疾病
H1210 眼科疾病診療新技術
5.13 H13 耳鼻咽喉頭頸科學
H1301 嗅覺、鼻及前顱底疾病
H1302 咽喉及頸部疾病
H1303 耳及側顱底疾病
H1306 耳鼻咽喉疾病診療新技術
5.14 H14 口腔顱頜面科學
H1402 顱頜面部骨、軟骨組織的研究
H1405 牙周及口腔黏膜疾病
H1410 口腔頜面疾病診療新技術
5.15 H15 急重症醫學/創傷/燒傷/整形
H1501 心肺復甦
H1502 多臟器衰竭
H1503 中毒
H1504 創傷
H1505 燒傷
H1506 凍傷
H1507 創面癒合與瘢痕
5.16 H16 腫瘤學
H1604 腫瘤免疫
H1605 腫瘤預防
H1608 腫瘤診斷
H1610 腫瘤物理治療
H1611 腫瘤生物治療
H1614 腫瘤研究體系新技術
H1622 乳腺腫瘤
H1624 骨與軟組織腫瘤
H1625 頭頸部及頜面腫瘤
5.17 H17 康復醫學
H1701 康復醫學
5.18 H18 影像醫學與生物醫學工程
H1801 磁共振結構成像與疾病診斷
H1806 核醫學
H1810 腦電圖、腦磁圖與腦機交互
H1812 生物醫學傳感
H1815 治療計劃、導航與機器人輔助
H1816 介入醫學與工程
H1819 納米醫學
H1824 電磁與物理治療
5.19 H19 醫學病原微生物與感染
H1910 性傳播疾病
5.20 H20 檢驗醫學
H2006 臨牀檢驗新技術
5.21 H21 特種醫學
H2101 特種醫學(航空、航天、航海、潛水、高原、極地等極端環境)
5.22 H22 放射醫學
H2201 放射醫學
5.23 H23 法醫學
H2302 法醫物證學、法醫人類學
H2303 法醫精神病學及法醫臨牀學
5.24 H24 地方病學/職業病學
H2401 地方病學
H2402 職業病學
5.25 H25 老年醫學
H2501 老年醫學
5.26 H26 預防醫學
H2601 環境衛生
H2602 職業衛生
H2603 人類營養
H2604 食品衛生
H2605 婦幼保健
H2606 兒童少年衛生
H2607 衛生毒理
H2608 衛生分析化學
5.27 H27 中醫學
H2703 證候基礎
H2706 中醫診斷
H2708 中醫內科
H2711 中醫婦科
H2712 中醫兒科
H2714 中醫耳鼻喉科
H2716 中醫老年病
H2719 按摩推拿
H2720 民族醫學
5.28 H28 中藥學
H2801 中藥資源
H2802 中藥鑑定
H2804 中藥質量評價
H2805 中藥炮製
H2806 中藥製劑
H2807 中藥藥性理論
H2817 中藥毒理
H2818 民族藥學
5.29 H29 中西醫結合
H2901 中西醫結合基礎理論
H2902 中西醫結合臨牀基礎
5.30 H30 藥物學
H3001 合成藥物化學
H3002 天然藥物化學
H3004 生物技術藥物
H3005 海洋藥物
H3006 特種藥物
H3008 藥劑學
H3009 藥物材料
H3011 藥物資源
5.31 H31 藥理學
H3103 老年病藥物藥理
H3105 抗腫瘤藥物藥理
H3106 抗感染藥物藥理
H3111 臨牀藥理
H3112 藥物毒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