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氏集驗方》

宋 洪遵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發背灸法〔一〕

郭廷圭知縣傳。

先用蠟線,度左手中指頭,至手掌下橫紋止。其橫紋有三兩條,當以長而分明者爲正。卻將所度蠟線,自尾閭骨取中,逆量至脊槌骨,如度之長,以墨記之。次以蠟線取中指中節,量一寸。中指中節兩頭橫紋多,當側取橫紋中,長而分明者爲正。卻將所量蠟線,橫於墨點處,每邊各量一寸,朱點記之,此正灸穴處。前以墨處乃用取中,非灸穴也。視背疽發於左則灸右,發右則灸左,甚則左右皆灸,至三十壯而止。婦人則用右手中指取度,其灸法與男子同。婦人奶癰,凡發背、發肋、發腦、發腿之類,不論男女皆可灸。郭雲,自得此法,救人不可勝計。有親戚姓陳者,得此疾,其妻兒告急,而陳苦不之信,迫不得已灸之。才十壯,其紅腫處漸消,於是欣然聽命。再灸二十壯,覺熱毒之氣從腫處下,如以手拓,從尾閭骨發散,陳至今無恙。又云,莊婦忽背間癢痛,傴背以行,問知其狀,使以法灸,隨手即愈。如是非一,不能盡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