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祕傳眼科龍木論》

宋;元 佚名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一·偃伏頭部中行

凡十穴

神庭

一穴。在鼻直入髮際五分。督脈足太陽陽明三脈之會,治頭風目眩。鼻出清涕不止。目淚出。可灸二七壯止。岐伯曰,凡欲療風。勿令灸多。緣風性輕。多即傷。宜灸七壯。至三七壯止。禁不可針。針即發狂。忌生冷雞豬酒面動風物等。

上星

一穴。在鼻直上入髮際一寸陷中督脈氣所發。治頭風目眩。睛痛不能遠視。以細三棱針刺之。即宣泄諸陽熱氣。無令上衝頭目。可灸七壯。不宜多灸。若頻灸即拔氣上。令目不明。忌如前法。

囟會

一穴。在上星後一寸陷中。可容豆。督脈氣所發。治目眩。可灸二七壯至七七壯。初灸即不痛。病去即痛。痛則罷灸,針入二分。留三呼。得氣即瀉。針訖。以末鹽生麻油相和。揩髮根下。頭風即永除,若八歲以下。即不得針。忌如前法。

前頂

一穴。在囟會後一寸五分骨陷中督脈氣所發。療頭風目眩。針入一分。可灸三壯至七七壯即止。忌如前法。

百會

一穴,一名三陽五會。在前頂後一寸五分。頂中央旋毛中。可容豆。督脈足太陽交會於巔上。針入二分。得氣即瀉。可灸七壯。至七七壯即止。唐秦鳴鶴刺微出血頭痛立愈。凡灸頭頂。不得過七七壯。緣頭頂皮膚淺薄。灸不宜多。

後頂

一穴,一名交衝。在百會後一寸五分枕骨上,督脈氣所發。治目眩頭偏痛。可灸五壯。針入三分。

強間

一穴。一名大羽。在後頂後一寸五分。督脈氣所發。治腦旋目暈頭痛不可忍。可灸七壯。針入二分。

腦戶

一穴。一名合顱。在枕骨強間後一寸五分。督脈足太陽之會。禁不可針。針之令人啞不能言。治目晴痛。不能遠視。可灸七壯。亦不可妄灸。令人失喑。

風府

一穴。一名舌本。在項髮際上一寸。大筋內宛宛中。疾言其肉立起。言休立下。督脈陽維之會。禁不可灸。不幸使人失喑。治頭痛目眩。針入三分。

啞門

一穴。一作喑。一名舌橫。一名舌厭。在頂中央。入髮際五分宛宛中。督脈陽維之會。入系舌本。仰頭取之。禁不可灸。灸之令人啞。治頭痛。針入二分。一作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