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針祕傳》

近代 方慎庵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二)膺部中行

(凡七穴)1.天突∶一穴,在結喉下一寸宛宛中,陰維任脈之會。針入五分,留三呼,得氣即瀉。治咳嗽上氣胸中氣噎喉中狀如水雞聲,肺癰唾膿血,氣咽乾舌下急,喉中生瘡,不得下食。灸亦得,即不及針。其下針直,橫下不得,低手即五臟之氣傷人。慎如前法,忌辛酸物等。2.璇璣∶一穴,在天突下一寸陷中,仰頭取之,任脈氣所發。治胸皮滿痛,喉痹咽腫,水漿不下。可灸五壯,針入三分。3.華蓋∶一穴,在璇璣下一寸陷中,仰頭取之,任脈氣所發。治胸脅支滿,痛引胸中咳逆上氣,喘不能言。可灸五壯,針入三分。4.紫宮∶一穴在華蓋下一寸六分陷中,仰頭取之,任脈氣所發。治胸脅支滿胸膺骨疼,飲食不下,嘔逆上氣煩心。可灸五壯,針入三分。5.玉堂∶一穴在紫宮下一寸六分陷中,一名玉英任脈氣所發。治胸滿不得喘息胸膺骨疼,嘔吐寒痰,上氣煩心。可灸五壯,針入三分。6.膻中∶一穴,一作,一名元兒。在玉堂下一寸六分,直兩乳間陷中,仰臥取之,任脈氣所發。治肺氣咳嗽上喘,唾膿,不得下食,胸中如塞。可灸七七壯。今附∶療膈氣嘔吐涎沫,婦人乳汁少。其穴禁不可針,不幸令人夭折。慎豬、魚、酒、面物等。7.中庭∶一穴在膻中下一寸六分陷中任脈氣所發。治胸脅支滿,噎塞,食飲不下,嘔吐食還出。可灸五壯,針入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