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證治全書》

清 許克昌;畢法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通用方(計七十七方)

以下內治

仙方活命飲

(一)治一切陽毒,未成膿者內消,已成膿者即潰。此止痛消毒之聖藥也。穿山甲蛤粉炒白芷陳皮當歸沒藥防風金銀花皁刺天花粉甘草節貝母去心赤芍上酒一盞,煎數沸,溫服

敗毒湯

(二)治癰瘍赤熱痛煩熱作渴。連翹赤芍銀花當歸黃芩天花粉(各二錢)甘草節(一錢)上酒水各半煎,去渣溫服。小兒減半。凡紅癰初起及膿作未潰,熱毒壅盛者,以此方煎送醒消丸三錢立效。

人蔘敗毒散

(三)治四時傷寒瘟疫,憎寒壯熱風溼風眩項強身痛等證。人蔘雲苓甘草枳殼麩炒桔梗柴胡前胡羌活獨活川芎薄荷(各等分)上研粗末,每用一兩,生薑三片,水煎服,暖臥取汗。

荊防敗毒散

(四)發散瘡疹,及時氣風毒邪熱。本方即人蔘敗毒散,去人蔘加荊、防。

陽和湯

(五)熟地黃(一兩)鹿角膠(三錢)白芥子(二錢)肉桂(一錢)甘草(一錢)姜炭(五分)麻黃(五分)上酒水各半煎去渣,入鹿角膠溶化和服。

陽和丸

(六)即前方內肉桂姜炭麻黃三味,照分爲丸。

防風通聖散

(七)治三陽表裏實熱熟軍芒硝歸身白芍荊芥麻黃桔梗滑石(加倍二錢)石膏梔子黃芩連翹薄荷川芎白朮甘草防風(各一錢)上加蔥三根、姜三片水煎,去渣熱服。(按方內滑石石膏體重力輕宜倍用。)

四物消風飲

(八)治血虛內熱皮膚遊風,癮疹瘙癢等證,及勞傷冒風身熱口燥。生地黃(四錢)歸身赤芍(各二錢)荊芥薄荷蟬蛻(各一錢五分)柴胡川芎黃芩(各一錢二分)生甘草(一錢)上水煎服。

龍膽瀉肝湯

(九)治肝經溼熱小便赤澀,或囊癰下疳便毒楊梅,凡肝經有餘之證宜服之。龍膽草歸尾防風知母木通丹皮甘草(各二錢)連翹黃芩金銀花天花粉赤芍(各一錢五分)上水煎去渣溫服,或對陳酒一杯服。

導赤湯

(十)治心火小腸熱證小便赤澀作渴。木通生地黃甘草梢(各等分竹葉(二十片)上水煎服。一方加人蔘麥冬

散消飲

(十一)消癰散表。羌活荊芥淡豆豉當歸防風(各二錢)川芎乳香沒藥柴胡(各一錢五分)枳殼甘草(各一錢)薄荷葉(五分)上水煎去渣熱服,復臥取汗。如兼燥渴加生石膏三、五錢。

託邪飲

(十二)西黨蔘(去梢,生用,五錢)歸身(三、四錢)白芷(一錢五分)防風(二錢)荊芥穗桔梗(各二錢)橘皮(二錢)甘草川芎(各一錢)上水煎去渣,對陳酒一杯溫服取微汗。如頭痛項強羌活

潤腸煎

(十三)治大腸乾燥,或津液枯竭,或風熱氣祕,宜用此方通潤之。枳殼(二錢,氣虛減半)油當歸(二錢,血弱倍用)杏仁泥(二錢)槐角(二錢)橘皮(二錢)火麻仁(五、七分)上水煎頓服

小柴胡湯

(十四)治邪在膽肝,半表半里寒熱往來喜嘔,或日晡發熱脅痛耳聾,鬱怒等證。人蔘柴胡黃芩炙甘草半夏生薑大棗水煎,絞去渣,再入火滾數沸溫服

逍遙散

(十五)治肝脾血虛,鬱怒傷肝脅痛等證。柴胡歸身(酒洗)白芍(酒炒)白朮土炒,各一錢)甘草(五分,炙)薄荷葉(五片)上水煎

加味逍遙散

(十六)治肝脾血虛發熱等證。即前方加丹皮梔子仁各一錢。

二陳湯

(十七)治痰飲嘔惡,風寒咳嗽中脘不快,脾胃不和等證。陳橘皮半夏(各二錢)茯苓(一錢五分)甘草(八分)上水煎

加味二陳湯

(十八)治流注核,皮裏膜外之凝痰,宜兼陽和丸用。即前方橘皮易薄橘紅五錢,加白芥子二錢。

獨蔘湯

(十九)治氣虛氣脫反胃嘔吐喘促,粥湯入胃即吐,凡諸虛垂危者人蔘(二兩,如無人蔘,則以真阿膠黨蔘蜜炙代之。)上水一升,煮取四合,乘熱頓服,日再進之。兼以參煮粥食之更妙。一方加大棗十枚。

四君子湯

(二十)治脾胃虛弱,飲食少思,或大便不實,面黃體瘦等證。人蔘(二錢)白朮(二錢)炙草(一錢)茯苓(三錢)上加姜、棗水煎,或加粳米百粒。

六君子湯

(二十一)治脾胃虛弱,飲食難化,胸膈痞悶,嘔吐吞酸等證。即前方加陳皮半夏(各一錢五分。)

香砂六君子湯

(二十二)治過服涼藥,以致食少作嘔,或中氣虛滯,噁心脹滿等證。即六君子湯藿香砂仁各八分。

四物湯

(二十三)治血虛營弱,一切血病,當以此爲主。歸身(三錢,酒洗)白芍(二錢,酒炒)川芎(一錢)地黃(三錢,涼血用生地,補血用熟地)上水煎

加減四物湯

(二十四)治血虛伏熱。即前方加山梔柴胡丹皮

八珍湯

(二十五)治氣血兩虛,調和陰陽。即前四君、四物合劑

十全大補湯

(二十六)治氣血俱虛,肢體倦困,遺精驚悸,晡熱作渴,真元損敗即八珍湯肉桂一錢,黃酒炒二錢。

四物養榮湯

(二十七)即四物湯人蔘二錢,肉桂五分,甘草炒,白芷各一錢。

保元湯

(二十八)人蔘甘草水煎(按本方補氣黃炙用,託毒黃生用。)

加味保元湯

(二十九)即前方生用,加肉桂

補中益氣湯

(三十)治勞倦傷脾,中氣不足清陽不升、體倦食少,氣虛不能攝血等證。人蔘(一錢)黃(三錢,蜜炙白朮(炒)歸身、橘皮(各一錢五分)甘草(一錢,炙)升麻柴胡(各八分)上加姜一片、棗三枚水煎去渣溫服。(如病外證未痊,、術宜生用。)

歸脾湯

(三十一)治思慮傷脾不能攝血,致血妄行,或怔忡驚悸盜汗嗜臥、少食、憂鬱不舒等證。人蔘白朮土炒)歸身黃(蜜炙)棗仁(各二錢,炒)木香甘草(各五分,炙)遠志(一錢,多汗燥熱酌用)龍眼肉(七枚)上水煎食遠服。

加味歸脾湯

(三十二)治脾經血虛發熱等證。即前方加柴胡山梔各一錢。

當歸補血湯

(三十三)治氣血損傷肌熱口渴目赤面紅,脈大而虛,重按無脈者宜用。黃(一兩,炙)歸身(三錢)上水一蠱,煎八分食遠服。

當歸黃湯

(三十四)治營衛損傷自汗發痙及大疽潰後膿血過多等證。即前方當歸、黃各一兩,加糯米一合煎。

大防風湯

(三十五)治足三陰虧損,寒邪內侵,鶴膝,附骨,下部等疽,不論已潰未潰俱宜。又治痢後腳膝軟痛。人蔘白朮防風羌活(各二錢)當歸(三錢)熟地(三錢)黃(三錢)杜仲(三錢)川芎(一錢五分)肉桂甘草(各五分)淮牛膝附子(各一錢)白芍(一錢)上酒水各半煎。

和表八珍湯

(三十六)治表虛自汗營衛不和,飲食無味等證。亦能託毒生肌當歸身黃(生)續斷(各三錢)白朮白芍(各二錢)甘草白芷(各一錢)川芎(五分)上姜一片、棗二枚,水煎溫服

歸芍地黃湯

(三十七)治肝腎真陰不足,不能滋養榮衛,眼花耳鳴,口燥舌幹津液枯竭。熟地(三、五錢或加至一、二兩)懷山藥(三錢)山萸肉(二錢)牡丹皮(一錢五分)澤瀉茯苓(各一錢)歸身(二、三錢)白芍(二錢)上水煎,食遠服。

千金內託散

(三十八)治癰毒內虛,毒不起化或腐潰不能收斂及惡寒發熱人蔘黃生防風厚朴當歸白芷川芎桔梗白芍甘草上酒水各半煎服。陰疽酌用。一方有金銀花

代刀散

(三十九)治癰疽膿熟不潰。綿黃(生)皁刺(各一兩)制乳香甘草(各五錢)上研細末和勻,每服三錢,熱陳酒和服立潰。

經驗

黃葵子,研一粒酒服則出一頭,二粒出二頭。

玉真散

(四十)治跌撲金刃破傷風,重者牙關緊急、腰背反張;並蛇犬所傷。天南星(湯泡七次。如急用,以溼紙裹煨防風(各等分)上研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服。若牙關緊急,腰背反張者,每服三錢,童便調服,雖瘀血亦愈。

護心散

(四十一)治瘡毒內攻,口乾煩躁噁心嘔吐,服此護心解毒綠豆粉(一兩)制乳香(五錢,淨末)辰砂(一錢五分,飛過)上研末,和以生甘草煎濃湯,每調下三錢,時時呷咽,要使藥常在膈間。凡大癰發在三日後,宜連進十餘服,使毒氣出外,可免變證。即四、五日後,宜間服,解毒止痛護心。

槐花

(四十二)治楊梅下疳、痔疾神方。

新槐蕊

(揀淨生用。)上一味,每食前用清酒吞下三錢許,早午晚每日三服。楊梅下疳初感,或毒盛經久難愈者如不能飲酒,即用滾水或鹽湯送下。

六味地黃丸

(四十三)治腎水虧損,小便淋漓,頭目眩暈,腰腿痠軟,陰虛發熱,自熟地黃(八兩,蒸搗)山茱萸山藥(各四兩,炒)丹皮(三兩)澤瀉(三兩)白雲苓(三兩)上爲細末,和地黃膏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前滾白湯或淡鹽湯送下。此方用煎湯,即名六味地黃湯。下八味丸同。

加減六味丸

(四十四)治腎虛夢遺關元不閉。六味地黃丸方內去澤瀉茯苓,加蓮鬚龍骨、線膠各一兩。

八味地黃丸

(四十五)治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虛寒,飲食少思,或下元冷憊等證。六味地黃丸方內加肉桂、制附子各一兩。

加減八味丸

(四十六)治腎水不足,虛火上炎發熱作渴,口舌生瘡,寢汗憔悴等證。六味地黃丸肉桂一兩、五味子四兩炒,用澤瀉切片蒸五次倍用。

醒消丸

(四十七)治一切癰毒壅腫,血凝氣滯,紅熱疼痛。其效如神。制乳香(一兩)制沒藥(一兩)雄精(五錢)麝香(三分)上研和,取黃米飯一兩搗爛,入藥末再搗爲丸,蘿蔔子大,曬乾,忌烘。每服三錢,熱陳酒送下,醉蓋取汗。待酒醒則癰消痛止矣。

犀黃丸

(四十八)治乳巖、瘰、痰核,橫、流注肺癰腸癰等證。於醒消丸內去雄精加犀黃三分,如前法爲丸。每服三錢,熱陳酒送下。患生上部臨臥服,下部空心服。

三黃丸

(四十九)專治紅腫熱毒,瘀痛大癰,楊梅廣瘡,結毒懸癰等證。制乳香(一兩)制沒藥(一兩)雄精(五錢)麝香(一錢五分)熟大黃(二兩)犀黃(三分)上以熟軍酒浸透,入碗隔湯蒸,俟軍軟熟搗爛,然後以乳、沒、雄、犀、麝五分和,再搗千槌爲丸,如桐子大。每服五錢或三錢。

五通丸

(五十)凡大癰生於要緊穴道,將在發威之際,服此甚效。廣木香五靈脂麻黃乳香去油沒藥(各等分去油)上各爲末和勻,用飯搗爲丸如桐子大。每服五錢。

紫元丹

(五十一)治一切陰疽、陰發背失榮乳巖惡核石疽、貼骨、流注龜背痰核等證。凡初起皮色不異或微痛或不痛堅硬漫腫俱可用此消之。當歸獨活紅花羌活秦艽穿山甲(焙)川斷殭蠶(生)牛膝延胡索鬱金全蠍(各一兩)骨碎補(四兩,去毛,炒)蜈蚣(十條,炙)蟾酥(五錢,酒化拌藥)共爲細末、番木鱉(一斤半)麻黃綠豆煎水浸透,去皮心入麻油內煎老黃色取起,拌土炒篩,去油另爲末。上將制過木鱉末同前藥末各半對和,水法跌爲丸。每服八分,身弱者五、六分,臨臥熱陳酒忌此。

小金丹

(五十二)治一切陰疽、流注痰核、瘰、乳巖、橫等證。白膠香草烏五靈脂番木鱉(另有製法)地龍(各一兩五錢末)乳香去油沒藥(去)〔批〕∶(番木鱉,水浸半月,煮數沸,再浸熱湯中數日,颳去皮心,用香油煎百餘沸,撈炒,入盆中拌罨一夜去土用。)上各末稱足,共歸一處和勻,用糯米一兩二錢研粉爲濃糊和入諸末,搗千棰爲丸如芡實大。此浸藥,用小杯合蓋,約浸一、二時,以銀物加研,熱陳酒沖服,醉蓋取汗。凡流注等證初起,服消乃止。如成膿將潰,潰久者當以十丸作五日早晚服,杜其流走,庶不增出。但方內五靈脂人蔘相反,不可與有參之藥同日服。孕婦忌此。

洞天救苦丹

(五十三)治癰疽潰爛不堪,毒氣深固。蜂房(取露天有子者)雄鼠矢(尖者)青皮楝樹子(取立冬後者)上用瓦炙存性,各爲細末,等分發準研和。每服三錢,陳酒送服,隔兩日一服。

保安萬靈丹

(五十四)治風寒溼痹溼痰流注,附骨陰疽及左癱右瘓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血氣凝滯,偏身走痛,破傷風牙關緊急;截,解風寒,無不應效。茅山蒼朮(八兩)雄精(五錢)麻黃羌活荊芥穗防風細辛川烏(湯泡去皮)草烏(泡去皮)川芎石斛全蠍當歸何首烏甘草天麻(各一兩)上共爲細末,煉蜜丸重三錢,硃砂爲衣,瓷器收貯。視年老壯,病勢緩急斟酌用之。如風寒發熱而出,令其自收不可露風。若病無表邪,不必發汗,但用熱酒化服,多飲無妨。服後避風,忌冷物,戒房事。孕婦忌服。

大棗丸

(五十五)凡潰爛不堪之證將見內膜者,先用洞天救苦丹等藥託盡毒氣,以此丸補益收功。山羊矢(不拘多少,取曬乾入鍋炒存性,磨粉)大棗(去皮、核)上藥先將棗搗爛如泥,然後羊矢末,捶至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四錢,仍用黑棗煨湯送服,日二次。

子龍丸

(五十六)甘遂大戟(各按法精製爲末)白芥子(炒爲末)〔批〕(甘遂∶每斤用甘草四兩煎湯浸三日,清水再淘浸數日,去心瀝乾,面裹煨熟,取曬炒研用。大戟∶去旁枝,水煮透,去骨切曬。)上末各等分,煉蜜丸綠豆大。每服三分,淡薑湯送下,日三次,忌與甘草之藥同日服。以下外治

抑陽散

(五十七)一名紅寶丹,治癰毒紅腫熱疼痛天花粉(三兩)薑黃白芷赤芍(各一兩)上生研細末,雞子清調敷或醋調搽。

附集驗方

治一切陽癰赤小豆天花粉等分)上爲末,米醋調敷。

抑陰散

(五十八)治陰疽漫腫不紅,堅硬木痛或不痛,及筋攣骨痛,一切陰寒凝滯冷證。草烏(二兩)南星獨活(去節)香白芷狼毒(各一兩)上爲細末,蔥汁調塗。

沖和散

(五十九)一名陰陽散,治陽中有陰之證,初起不甚大腫,微紅微疼,發熱,積日不消。紫荊皮(五兩,炒)獨活(去節)香白芷石菖蒲赤芍(各二兩)上爲細末,蔥汁調敷。

烏龍膏

(六十)治一切癰疽瘰,無名腫毒,初發熱未潰者神效。陳小粉(不拘多少以鍋炒之,初炒如餳,炒久則成黃黑色,冷定放地上出火毒研末。)上用陳米醋調成糊,熬如黑漆,以瓷罐收貯。用時量毒大小攤紙上,剪孔貼之,即如冰冷,其痛即止。少頃再癢不可揭動,久則腫自消,藥亦脫落。此方果驗,易而有功。(按小粉能和血絡米醋能消瘀滯,瘀破血和,故癰疽初起,可消而愈。然溯癰疽所由發,,以此膏調抑陽散敷用,遇陰疽等證,以此膏調抑陰散敷之,則源流俱清,其效更速,特表於此。)

咬頭膏

(六十一)治癰癤膿熟不潰。制乳香沒藥杏仁木鱉粉(生)蓖麻銅綠等分)上爲細末,另以巴豆去油加倍,同藥末搗成膏,再加白砒一分搗勻。臨用取綠豆大一粒放患頂上,用膏藥掩之。潰即揭下洗淨,用膏貼。胎前產後忌之。

附《肘後方》

(亦名咬頭。)雄麻雀矢(名白丁香,頭尖挺直者是)上研細以米醋調。每用小豆大一粒,乘溼安患頂上即潰。一方加膽礬

海浮散

(六十二)凡陽毒潰後,宜以此敷摻,極能止痛。有毒提膿,毒盡生肌,妙品也。乳香沒藥等分)上研極細,幹摻患上,以膏藥蓋之。

平安餅

(六十三)專治惡肉毒根烏梅肉(一錢)輕粉(五分)上研和不見粉亮爲度。如硬用津少許,不可用水。研至成膏,照患口大小作薄餅幾個,貼毒根上,用膏藥蓋之,日易一次。俟毒根不痛,落下方止。

消管錠

(六十四)治瘡口久不合,內有膿管,用此化之。皁刺尖(炙末)柘樹膜(炙淨,各五錢末)真蟾酥(一錢,淨末)榆面(一錢)紅腹金錢鱉(炙淨末,二錢)上研極細固藏,每遇漏管先以豬鬃探其淺深,後以綿紙卷藥爲條塞入。日易日塞,至愈乃至。

針頭散

(六十五)治一切頑瘡,內有膿管、瘀肉以此化之。赤石脂(五錢)輕粉麝香(各五分)乳香(三錢)白丁香(三錢)生砒黃丹(各一錢)蜈蚣(大者一條,炙幹)上爲末,搽瘀肉上,其肉自化。若瘡口久不合,內有膿管者,須用此腐之。以糯粉糊和作細條陰乾,入管內,以膏藥蓋之,內服托里之藥。

推車散

(六十六)專治多骨推車蟲(即滾矢蜣螂,炙末)乾薑(細末)上蟲末一錢配薑末五分,和勻研細,吹孔內。內有骨,次日不痛自出。吹過周時無骨出,則知內無多骨也。

五美散

(六十七)治膿窠惡瘡皮硝(一兩,炒末)章丹(一兩,炒研)硫黃(三錢)雄精(三錢)輕粉(一錢)上研細末幹摻、油調俱可。或用洞天嫩膏調敷,外以綿紙掩綁,不可揭動。五日後揭下,再敷一、二次全愈。如溼癢極,則先用金銀散敷上,再用此藥加敷。

螵蛸散

(六十八)治溼熱破爛,毒水淋漓等證。或下部腎囊,足股腫痛,下疳諸瘡。海螵蛸(不必浸)人中白等分,)上爲細末,先以湯燻洗患處,後以此藥撒之。如干者,以麻油或熬豬油或蜜水調敷。如腫而痛者,加冰片少許。如溼水甚者,臨時對加五美散用。

二味拔毒散

(六十九)治風溼諸瘡,紅腫癢痛,痱等疾甚效。明雄黃白礬等分)上爲末,用茶清調化,鵝翎蘸掃患處,癢痛即止,紅腫即消。

金銀散

(七十)專治惡瘡癢徹骨。硫黃(一兩)銀硃(五錢)上將硫黃打碎,入銅勺熔化,再加銀硃攪和,離火傾油紙上,冷定取起研末,醋調敷止癢神效。如破爛,爛孔癢極者,白蜜調敷。

金霜散

(七十一)治不癢惡瘡楊梅瘭疽、火赤天等證。杏仁(三錢,去皮、尖,研)雄黃(一錢五分)輕粉(一錢)上研細末,雄豬膽汁調敷。

五寶散

(七十二)治癰疽潰爛,餘腐未盡,肌肉不生,用此定痛化腐生肌。人指甲象皮(薄切)長髮(各五錢)麝香(一錢)冰片(二分)上用紅棗去核,逐枚包甲,以長髮捆紮,同象皮在瓦上炭火炙溶成團存性研粉加麝、冰研勻貯用。

山蓮散

(七十三)治一切潰爛不堪,與內腑止隔一膜者,敷之立效。大活鯽魚(一尾)山羊矢上將魚破腹去雜,以山羊矢打碎,塞實魚腹,放瓦上慢火炙幹存性爲末,加麝香一錢,研和貯用。

象皮散

(七十四)治癰潰久爛,孔如掌之大者,以此摻之,至孔收小後,再用六和散敷。此藥並治刀傷、跌損出血

豬前蹄扇骨

(十兩,炭研)象皮(一兩,炙存性,研)上共研極細聽用。

六和散

(七十五)治一切癰疽等毒,痛止腐盡破爛不收者,摻上即愈。海螵蛸龍齒水飛象皮(炙存性,研末)瓜兒血竭乳香去油輕粉等分,研末)上研極細末,或幹摻或熬雞蛋油調拂。

洞天膏

(七十六)治陽癰瘡癤。香白芷(四兩)木鱉子蓖麻子獨活(各三兩)大黃(三兩)乳香沒藥(各二兩)老蔥(二斤,洗去泥,風乾,後入)上用麻油三斤浸藥,春秋五日、夏三日、冬七日,用桑火熬至藥枯,用絹將藥渣瀝去,將油下紙攤用。如作嫩膏則每斤油內入黃丹三兩不用六兩,熬黑取用。

陽和解凝膏

(七十七)治一切陰疽潰爛、瘰、凍瘡溼痰流注等證。並可貼背心截瘧。新鮮大力草(即牛蒡子草連根葉三斤)白鳳仙花(四兩活者)上用香油十斤,將二味熬枯去渣,次日再入後藥。川芎(四兩)川附子桂枝大黃當歸草烏川烏地龍(無則用穿山甲殭蠶赤芍上熬枯,住火片時,油將冷,用夏布濾淨渣,將油稱準斤兩,用細絹將油入鍋內要清淨爲度爲度。即以溼粗紙罨火,將油鍋移冷竈上,下後藥末。制乳香末制沒藥末(各二兩)麝香末(一兩)蘇合油(四兩)上將三味研極細,同藥合油入膏熔化攪勻,半月後攤貼。

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