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花醫鏡》

清 江涵暾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附列諸方

六味地黃湯

滋水制火。專治血虛。亦可爲丸。大熟地(四錢)山萸肉山藥(各二錢)丹皮茯苓澤瀉(各一錢五分)

八珍湯

氣血並虛。即四君四物相併。大熟地(四錢)西黨蔘(三錢)白朮當歸(各二錢)茯苓(二錢)白芍(一錢五分)川芎(一錢)炙甘草(五分)加大棗二枚

十全大補湯

陰陽並虛而畏冷即八珍湯加黃二錢。肉桂六分。

四君子湯

氣虛脾胃不足之症。人蔘(三錢)土炒白朮(二錢)茯苓(二錢)炙甘草(五分)加生薑二片大棗三枚古方人蔘。如無力。以西黨蔘代之。

六君子湯

氣虛挾痰。即四君子湯加制半夏一錢五分。陳皮一錢。

香砂六君子湯

胃寒吐瀉。即六君子湯藿香一錢。砂仁二粒。

五味異功散

氣虛。即四君子湯陳皮一錢。

四物湯

血虛肝腎不足之症。大熟地(四錢)歸身白芍(各二錢)川芎(一錢)

香蘇散

時邪感冒頭痛發熱等症。蘇葉(一錢五分)陳皮香附(各一錢二分)荊芥秦艽防風蔓荊子(各一錢)川芎(五分)甘草(七分)加生薑(三片)

平胃散加減

脾胃不和。脹滿嘔吐霍亂等症。藿香(一錢五分)厚朴(一錢二分)蒼朮(八分)陳皮(一錢)

二陳湯

治肺胃寒痰。制半夏陳皮茯苓(各一錢五分)炙草(八分)加生薑一片棗二枚

手拈散

治血滯。心腹作痛。元胡索(醋炒)五靈脂(醋炒)草果沒藥(各等分)上爲細末。每服三錢。熱酒調下。

滾痰丸

老痰變生怪症。大黃黃芩(各四兩)青礞石沉香(各三錢)辰砂(二錢)以水爲丸。辰砂爲衣。每服一二錢。開水下。

小半夏加茯苓湯

治飲停膈間。半夏(姜炒)白茯苓(各三錢)炙甘草(一錢)生薑(三片)加蒼朮更效

越鞠丸

治鬱膈痞滿香附山楂神曲麥芽川芎蒼朮炒梔子(各等分)上爲末。水調。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開水下。

逍遙散

肝經血虛木鬱柴胡甘草茯苓白朮當歸白芍丹皮山梔(各一錢)薄荷(五分)

神佑丸

治沉積變病氣血壅滯。溼熱風痰鬱結。黑醜(二兩)大黃(一兩)芫花大戟甘遂(各五錢)輕粉(一錢)上爲末。用皁角去子。煎濃湯糊丸。每服必瀉。勿可輕用。

大承氣湯

邪熱閉結。或食積堅硬。宜下之。大黃(三錢)枳實(一錢五分)厚朴(一錢)芒硝(三錢)

小承氣湯

治前症稍緩者。即前大承氣湯芒硝

葛根湯

治邪傳陽明。以此解肌葛根(二錢)升麻秦艽荊芥赤芍(各一錢)蘇葉白芷(各八分)甘草(五分)生薑(二片)

小柴胡湯

寒熱往來少陽瘧疾口苦耳聾胸滿肋痛。柴胡(二錢)赤芍(一錢五分)甘草半夏(各一錢)黃芩(一錢五分)人蔘(五分)生薑(二片)大棗(三枚)

搐鼻散

治一切悶症。不省人事。吹入鼻中。有嚏者生。細辛皁角(各一兩)生半夏(五錢)上爲細末。入瓷瓶。勿泄氣。

牛黃丸

中風火閉結。或喘嗽痰壅。不省人事。牛黃麝香龍腦(以上各六錢另研)羚羊角當歸防風黃芩柴胡白朮麥冬白芍(各七錢半)桔梗茯苓杏仁川芎大豆黃卷阿膠(各八錢五分)蒲黃人蔘神曲(各一兩二錢五分)雄黃(另研四錢)甘草(二兩五錢)白蘞肉桂(各三錢七分)乾薑(三錢七分)犀角(一兩)山藥(三兩五錢)大棗(五十枚)金箔(一百五十片爲衣)上爲細末。煉蜜同棗膏丸。每兩作十丸。金箔爲衣。

三化湯

中風入髒。熱極閉結。厚朴大黃枳實羌活(各一錢五分)水煎服。

附子理中湯

治髒寒將脫之症。用以回陽人蔘白朮(各二錢)附子乾薑炙甘草(各一錢)

三生飲

治寒風中髒六脈沉細。生南星生烏頭附子(各一錢五分)生薑(五片)生木香(五分)此方用人蔘兩許同投更有益

大秦艽湯

風中經絡口眼歪斜等症。秦艽(一錢五分)炙草川芎當歸芍藥生地熟地茯苓羌活獨活白朮防風白芷黃芩(各八分)細辛(二分)如陰雨。加生薑三片同煎。

益元散

利竅清暑。甘草(一兩)滑石(六兩)

消暑丸

中暑昏悶。制半夏(四兩)茯苓甘草(各二兩)共爲末。生薑汁糊丸

四味香薷飲

風寒閉暑之症。香薷扁豆厚朴(各一錢五分)炙甘草(五分)若兩足轉筋木瓜茯苓

藿香正氣散

藿香砂仁厚朴茯苓紫蘇陳皮(各一錢)白朮半夏桔梗白芷(各七分)炙甘草(五分)

茵陳大黃湯

治黃膽熱閉。茵陳(三錢)梔子大黃(各二錢)

茵陳五苓散

陰黃小便不利茵陳白朮茯苓(各一錢五分)豬苓澤瀉(各七分)薄桂(五分)

茵陳姜附湯

陰黃小便自利。茵陳(一錢)白朮(二錢)附子乾薑(各五分)炙草(一錢)肉桂(三分)

五苓散

小便不通茯苓(三錢)豬苓澤瀉(各八分)白朮(一錢五分)桂枝(一錢)

四苓散

伏暑小便不通。即五苓散桂枝

五皮飲

胃經蓄水。發爲水腫大腹皮茯苓皮陳皮桑白皮(各一錢五分)生薑皮(八分)

秦艽天麻湯

寒溼入絡。肩背臂痛秦艽(一錢五分)天麻羌活陳皮當歸川芎(各一錢)炙草(五分)生薑(三片)炒桑皮(三錢)挾寒加桂枝

蠲痹湯

風寒溼三氣成痹羌活獨活(各一錢)桂心(五分)素艽(一錢)當歸桑枝(各三錢)川芎(七分)海風藤(二錢)炙甘草(五分)乳香木香(各八分)

桂枝湯

太陽中風寒。桂枝芍藥生薑(各一錢五分)甘草(炙一錢)大棗(四枚)

麻黃湯

太陽傷寒無汗。此方宜於西北。麻黃(四錢)桂枝(二錢)甘草(炙一錢)杏仁(十二枚)

柴葛解肌湯

溫熱發熱頭痛。不惡寒。與傷寒異。柴胡(一錢二分)葛根(一錢五分)赤芍知母(各一錢)貝母(一錢)生地(二錢)黃芩丹皮(各一錢五分)甘草(五分)

大柴胡湯

傷寒邪入太陰柴胡(一錢五分)半夏(七分)黃芩芍藥(各二錢)枳實(一錢)大黃(二錢)

白虎湯

陽明胃腑大熱。生石膏(五錢)知母(三錢)甘草(二錢)粳米(一撮)若熱甚者倍之

調胃承氣湯

胃熱譫語便閉。繞臍硬痛。大黃(三錢)芒硝(二錢)甘草(五分)

四逆湯

少陰中寒冷厥逆。附子(五錢)乾薑(五錢)炙甘草(二錢)

白通加豬膽汁湯

陰盛格陽。熱藥不入。附子(五錢)乾薑(五錢)蔥白(二錢)人尿(半杯)豬膽汁(五茶匙)

止嗽散

治一切咳嗽桔梗荊芥紫菀百部白前(各二斤)甘草(炙十二兩)陳皮(一斤)共爲末。每服三錢。初感風寒生薑湯下。

團魚丸

久咳將成癆瘵川貝知母前胡柴胡杏仁(各四錢)大團魚(一個重十二兩以上者去腸)上藥與魚同煮熟。取肉連汁食之。將藥渣焙乾爲末。煮魚骨汁爲丸如桐子。麥冬湯日下三服。

月華丸

滋陰肺平肝。爲治癆之聖藥。天冬麥冬生地熟地山藥百部沙蔘川貝阿膠(各一兩)茯苓獺肝三七(各五錢)用白菊花二兩。桑葉二兩熬膏。將阿膠化入和藥。煉蜜爲丸。日三服。每服一丸。

四生丸

治熱血妄行。而爲吐衄。生地黃荷葉側柏葉生艾葉(各等分)同搗極爛。爲大丸雞子。每服一丸。水煎去渣。

生地黃湯

治腎火鑠金。生地(三錢)牛膝丹皮山梔(各一錢)丹蔘元參麥冬白芍(各一錢半)鬱金三七荷葉(各七分)加陳墨汁清童便各半杯沖服

人蔘養榮湯

氣虛榮衛不固。白芍(二錢)人蔘蜜炙當歸白朮熟地(各一錢五分)炙甘草茯苓遠志(各七分)北五味桂心陳皮(各四分)加姜一片棗二枚

百藥煎散

咽痛百藥煎(五錢)硼砂(一錢五分)甘草(二錢)共爲末。米飲調下。

通音煎

治音啞。白蜜(一斤)川貝(二兩)款冬花(二兩)胡桃肉(十二兩去皮研爛)上將川貝款冬爲末。四味和勻。飯上蒸熟。開水服。

祕精丸

理脾導溼。治濁固精白朮山藥茯苓茯神蓮子肉(各二兩)芡實(四兩)蓮花牡蠣(各一兩五錢)黃柏(五錢)車前子(三兩)共爲末。金櫻膏爲丸。

澤蘭湯

經閉調血脈澤蘭(二錢)柏子仁當歸白芍熟地牛膝茺蔚子(各一錢五分)

補天大造丸

五臟虛損人蔘(二兩)蜜炙黃蒸白朮(各三兩)炒棗仁當歸山藥茯苓(各一兩五錢)枸杞子大熟地(各四兩)河車(一具)鹿角(一斤)龜板(八兩與鹿角共熬膏)以龜鹿膠和藥。煉蜜爲丸。

普濟消毒飲

治大頭疫症。喉風發等症。甘草桔梗酒芩酒黃連(各二錢)馬勃元參橘紅柴胡(各五分)薄荷(六分)升麻(二分)連翹牛蒡子(各八分)

神術散

時行不正之氣。滿悶吐瀉。發熱傷食蒼朮陳皮厚朴(各二斤)炙甘草(十二兩)藿香(八兩)砂仁(四兩)共爲末。每服二三錢。

治疫清涼散

治疫邪入裏。脹悶譫狂諸症。秦艽赤芍知母貝母連翹(各一錢)荷葉(七分)丹蔘(五錢)柴胡(一錢五分)人中黃(二錢)

葛根治痢散

治痢初起。赤白皆效。葛根(一錢五分)酒炒苦蔘(八分)陳皮(一錢)赤芍松蘿茶炒麥芽山楂(各一錢二分)上爲細末煎服。有火者加川連五分。

治痢奇方

暑痢川連(六分)酒芩厚朴歸身白芍(各一錢五分)山楂(三錢)甘草(五分)桃仁青皮紅花(各八分)枳殼地榆(各一錢)檳榔(一錢二分)如白痢木香六分

樸黃丸

治堅積作痢。腹痛拒按陳皮厚朴(各十二兩)大黃(一斤四兩)廣木香(四兩)荷葉水爲丸。

補中益氣湯

中氣下陷。以此升之。黃(一錢五分)土炒白朮人蔘當歸炙草(各一錢)柴胡升麻(各三分)陳皮(五分)加生薑一片大棗二枚

開噤散

噤口痢人蔘薑汁黃連(各五分)石菖蒲(七分)丹蔘(三錢)石蓮子茯苓陳皮冬瓜仁(去殼各一錢五分)陳米(一撮)荷葉蒂(二個)

止瘧丹

治瘧二三發後。以此止之。火酒炒常山草果仁(去殼)半夏曲(姜炒)香附米(酒炒)青皮(醋炒各四兩)真六神曲(姜炒二兩)上爲末。用米飲糊丸。清晨服。

和中丸

腹脹食積土炒白朮(四兩)炒扁豆(三兩)茯苓砂仁(各一兩五錢)半夏薑汁炒一兩)面炒枳實神曲麥芽炒山楂薑汁香附丹參(酒蒸各二兩)陳皮五穀蟲(炒焦黃色各三兩)上爲末。荷葉一枚煎水爲丸。

白朮丸

氣虛中滿白朮茯苓陳皮(各二兩)砂仁神曲(各一兩五錢)五穀蟲(四兩)用荷葉老米煎水爲丸。

金匱腎氣丸

腎經聚水。此即六味丸加附、桂、車前牛膝大熟地(八兩)山藥(四兩)山萸肉丹皮澤瀉車前子牛膝(各二兩)茯苓(六兩)肉桂(一兩)附子(一兩)如水腫五加皮八兩煮水。煉蜜爲丸。

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