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湖脈學》

明 李時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促(陽)

促脈,來去數,時一止復來(《脈經》)。如蹶之趣,徐疾不常(黎氏)。《脈經》但言數而止爲促,《脈訣》乃雲∶並居寸口,不言時止者,謬矣。數止爲促,緩止爲結,何獨寸口哉!〔體狀詩〕促脈數而時一止,此爲陽極欲亡陰三焦鬱火炎炎盛,進必無生退可生。〔相類詩〕見代脈。〔主病詩〕促脈惟將火病醫,其因有五細推之。時時喘咳痰積,或發狂斑與毒疽。促主陽盛之病。促、結之因,皆有氣、血、痰、飲、食五者之別。一有留滯,則脈必見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