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女科證治》

清 竹林寺僧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妊娠燥渴

心脾二經,氣通於口舌。妊娠臟腑氣虛,榮衛不調,陰陽隔絕,熱乘心脾,津液枯少,故煩躁舌幹口渴也,宜人蔘犀角湯。若胃經實火,宜竹葉石膏湯胃經虛熱,宜竹葉黃散胃經氣虛,宜補中益氣湯(方見前子氣條中)加麥冬山梔仁。若肺經虛熱,宜紫蘇飲。若肝經火動,宜加味逍遙散(方見前子淋條中)。若腎經火動,宜加味地黃丸(方見前妊娠吐衄條中)。若咽間作痛,宜加味知母散。若口乾不能臥,宜加味安胎飲

人蔘犀角湯

人蔘麥冬去心知母(炒)山梔仁(炒,各一錢)栝蔞根犀角(磨入,各八分)條芩甘草(各五分)水煎溫服。夏加竹瀝,入薑汁少許沖服

竹葉石膏湯

石膏(二錢)竹葉(十片)半夏(姜制、炒黃)甘草麥冬去心人蔘(各一錢)粳米(一撮)姜(三片)水煎服。

竹葉黃湯

淡竹葉(二錢)人蔘生地黃當歸麥冬去心白芍甘草石膏()黃芩(炒,各一錢)水煎服。(一方有川芎

紫蘇飲

人蔘甘草(各五分)大腹皮川芎紫蘇葉白芍陳皮當歸(各一錢)姜(三片)蔥白(三莖)水煎服。

加味知母散

赤茯苓(各一錢)子芩麥冬去心知母(炒)甘草山梔仁(炒,各五分)加竹瀝爲引,水煎服。

加味安胎飲

人蔘(一錢)川芎條芩(各八分)白朮蜜炙當歸熟地黃紫蘇陳皮甘草(各四分)砂仁(三分)麥冬去心甘葛(各七分)姜、棗爲引,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