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備要方論》

清 吳硯丞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痢疾

麻疹作痢,謂之夾疹痢,因毒熱未解,移於大腸所致。有腹痛欲解,或赤或白,或赤白相兼者,悉用清熱導滯湯主之。若見痢色紫黯,或如癰膿,屋漏水,雞肝色,黑豆汁,氣喘燥渴,發呃不食,皆不可治。若麻出之時,曾作瀉痢,未經清解,至沒後變成休息痢裏急後重,晝夜無度,此餘毒留於大腸,須分虛實用藥。實者三黃丸利之,虛者香連丸和之,再以黃芩湯養血行氣,血和則便膿自愈,氣行則後重自除,正此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