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折衷纂要》

清 凌德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先期後期論

王子亨雲∶經者,常候也。謂候其一身之陰陽愆伏,知其安危,故每月一至,太過不及,皆爲不調。陽太過則先期而至,陰不及則後時而來。其有乍多乍少、斷絕不行、崩漏不止,由陰陽盛衰所致,審各經分治之。按立齋雲∶先期而至者,則因脾經血燥,宜加味逍遙散。有因脾經鬱火,宜歸脾湯。有因肝經怒火,宜加味小柴胡湯。有因血分受熱,宜加味四物湯。有因勞役火動,宜補中益氣湯後期而至者,有因脾經血虛,宜人蔘養榮湯。有因肝經血少,宜六味地黃湯。有因氣衰血弱,宜八珍湯。蓋血生於脾土,故云脾統血。凡血病當用苦甘之劑,以助陽氣而生陰血也。立齋分肝、脾、血分、勞役五種,可謂詳明。澹漪子曰∶脾虛氣鬱,宜歸脾湯脾實氣鬱,宜越曲丸之類爲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