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捷訣》

清 嚴則庵;裘慶元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怫鬱

怫鬱陽蒸聚體膚。便堅爲實噦爲虛。二陽並病容顏赤。承氣參枝各半舒。怫鬱者。謂陽氣蒸越。形見於頭面體膚之間。聚赤而不散也,凡傷寒怫鬱。有因小便不利。時有微熱大便乍難。怫鬱不得臥者。此爲燥屎囊實也。宜承氣湯下之。有因吐下後極虛。其人怫鬱。復與水發汗。因而得噦者。此胃中虛也。宜桂枝人蔘湯主之。有因太陽初得病發汗不徹。並歸陽明。續自微汗面赤者。此陽氣怫鬱也。宜各半湯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