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中醫大辭典》·狗肝菜
3.1 別名
3.2 來源及產地
爵牀科植物狗肝菜Dicliptera chinensis (L.) Nees的全草[1]。分佈廣東、廣西、福建、臺灣等地[1]。
3.3 性味
甘、微苦,寒[1]。
3.4 功能主治
1.治感冒發熱,熱病發斑,吐衄,便血,尿血,崩漏,肺熱咳嗽,小便淋瀝,痢疾,目赤腫痛,帶下[1]。煎服:30~60g[1]。
4 《全國中草藥彙編》·狗肝菜
4.1 拼音名
Gǒu Gān Cài
4.2 別名
豬肝菜、羊肝菜、青蛇仔、野青仔、小青、六角英、路邊青、土羚羊
4.3 來源
爵牀科狗肝菜屬植物狗肝菜Dicliptera chinensis (L.) Nees,以全草入藥。全年可採,洗淨,曬乾或鮮用。
4.4 性味
甘、淡,涼。
4.5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涼血利尿。用於感冒高熱,斑疹發熱,流行性乙型腦炎,風溼性關節炎,眼結膜炎,小便不利;外用治帶狀皰疹,癤腫。
4.6 用法用量
0.5~1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4.7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5 《中華本草》·狗肝菜
5.1 出處
出自《嶺南採藥錄》。
5.2 拼音名
Gǒu Gān Cài
5.3 英文名
Chinese Dicliptera Herb, Herb of Chinese Dicliptera
5.4 別名
金龍棒、豬肝菜、青蛇、路邊青、麥穗紅、青蛇仔、野辣椒、羊肝菜、土羚羊、假米針、紫燕草、九頭獅子草、小青、天青菜、大青
5.5 來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icliptera chinensis (L.) Nees[Justicia chinensis L.]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5.6 原形態
狗肝菜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同30-80cm。直立或近基部外似,節常膨大呈膝狀,被疏毛。葉對生;柄長5-25cm;葉片紙質;卵狀橢圓形,長2.5-6cm,寬1.5-3.5cm,先端短漸尖,基部闊楔形或稍下延。花序腋生或頂生,聚傘式,多個簇生,稀單生;總苞片闊倒卵形或近圓形,稀披針形,大小不等,長6-10mm,具脈紋,被柔毛;小苞片線狀披針形,長約4mm;花萼5裂,鑽形,長約4mm;花冠淡紫紅色,長約10mm,被柔毛,二脣形,上脣闊卵狀,近圓形,全緣,有紫紅色斑紅色,長約10mm,被柔毛,二脣形,上脣闊卵狀,近圓形,全緣,有紫紅色斑點,下脣長圓形,3淺裂;雄蕊2,着生於花冠喉部,花葯2室,2藥室一上一下,花絲被柔毛;子房2室。蒴 果長約6mm,被柔毛。種子堅硬,扁圓,褐色。花期10-11月,果期翌年2-3月。
5.7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曠野或疏林中。
5.8 性狀
性狀鑑別 全草長可害80cm。根鬚狀,淡黃色。莖多分枝,折曲狀,具棱,節膨大呈膝狀,下面節處常匍匐具根。葉對生,暗綠色或灰綠色,多皺縮,完整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紙質,長2-7cm,寬1-4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下延,全緣,兩面無毛或稍被毛,以上表面葉脈處較多;葉柄長,上面有短柔毛。有的帶花,由數個頭狀花序組成的聚傘花序生於葉腋,葉狀苞片一大一小,倒卵狀橢圓形;花二脣形。蒴果卵形,開裂者胎座升起。種子有小疣點。氣微,味淡微甘。
以葉多、色綠者爲佳。
5.9 性味
味甘;微苦;性寒
5.10 歸經
歸心;肝;肺經
5.11 功能主治
清熱;涼血;利溼;解毒。主感冒發熱;熱病發斑;吐衄血;便血;尿血;崩漏;肺熱咳嗽;咽喉腫痛;肝熱目赤;小兒驚風;小便淋瀝;帶下;帶狀皰疹;癰腫疔癤;蛇犬咬傷
5.12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或鮮品搗汁。外用:適量,鮮品搗敷衍;或煎湯洗。
5.13 注意
脾胃虛寒者慎服。
5.14 各家論述
2.《陸川本草》:涼血,散熱,解毒,利尿。治瘡癤腫痛,痢疾,小便不利。
3.《南寧市藥物志》:涼血,解毒,平肝,明目。治炭疽,疔瘡,腸熱下血。
4.《嶺南草藥志》:清肝熱,涼血,生津。除溼火骨痛,斑疹發熱。
5.15 摘錄
《中華本草》
6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