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校注婦人良方》卷十三方之分氣飲
3.1 組成
陳皮、茯苓、炒半夏、炒桔梗、大腹皮、紫蘇梗、枳殼(麩炒)、炒白朮、炒梔子各一錢,炙甘草五分[1]。
3.2 功能主治
《校注婦人良方》卷十三方之分氣飲主治脾胃虛弱,氣血不和,胸膈不利,或痰氣喘嗽,飲食少思[1]。
3.3 用法用量
4 《醫方類聚》卷二二七引《仙傳濟陰方》之分氣飲
4.1 處方
陳皮3錢,甘草3錢,赤茯苓3錢,蒼朮5錢,木瓜5錢,白朮5錢。
4.2 功能主治
《醫方類聚》卷二二七引《仙傳濟陰方》之分氣飲主治婦孕7-8月,腳腫。
4.3 用法用量
4.4 摘錄
《醫方類聚》卷二二七引《仙傳濟陰方》
5 《直指小兒》卷四方之分氣飲
5.1 別名
5.2 處方
北梗2錢,赤茯苓2錢,陳皮2錢,桑白皮(炒)2錢,大腹皮2錢,枳殼(制)2錢,半夏曲2錢,真蘇子(微炒)2錢,紫蘇2錢,甘草(炙)2錢,草果仁1錢。
5.3 製法
上銼。
5.4 功能主治
5.5 用法用量
分氣散(《幼科類萃》卷十三)。
5.6 摘錄
《直指小兒》卷四
6 《丹臺玉案》卷四方之分氣飲
6.1 處方
藿香1錢,枇杷葉1錢,貝母(去心)1錢,陳皮1錢,當歸1錢5分,厚朴(薑汁炒)1錢5分,沉香1錢5分,香附(醋炒)1錢5分,蘇子(炒)1錢5分,白豆蔻1錢5分。
6.2 功能主治
6.3 用法用量
6.4 摘錄
《丹臺玉案》卷四
7 《萬氏家抄方》卷五方之分氣飲
7.1 處方
桔梗、茯苓、陳皮、桑皮、大腹皮、枳殼、草果、半夏、蘇子、木瓜、木通、木香。
7.2 功能主治
7.3 用法用量
7.4 運用
小便不利,加豬苓、澤瀉;瀉,加肉果;腹痛,加肉桂;胸膈不寬,加砂仁、厚朴。
7.5 摘錄
《萬氏家抄方》卷五
9 《醫部全錄》卷四四○引《幼幼近編》方之分氣飲
9.1 組成
桔梗、茯苓、陳皮、桑皮、大腹皮、枳殼、草果、蘿蔔子、蘇子、蒼朮、厚朴、木通、半夏、木香。
9.2 功能主治
《醫部全錄》卷四四○引《幼幼近編》方之分氣飲主治肚腹膨脹,喘急煩悶。
9.3 運用
10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