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妇人良方
概述:《妇人大全良方》为中医妇产科著作,南宋陈自明撰。主要内容:本书整理编辑了宋以前有关妇产科的著作,分为调经、众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产难及产后等8门(薛己本多候胎门)。每门又分若干病证,共200余论,分述各病的病因、证候及治法,内容比较实用。明·熊宗立予以增删注疏,撰成《妇人良方补遗大全》。
-
加味参附汤
《妇人大全良方》卷八:加味参附汤:别名:加减参附汤(《校注妇人良方》卷八)。处方:大附子75克(炮)大人参30克制法:上二味,哎咀。功能主治:治脏腑虚寒,下痢纯白,状如鱼脑,脐腹冷痛,日夜无度,手足逆冷,或有呕逆,全不入食,饮食欲温而恶冷,六脉沉绝者。寒痢阳气脱陷,呕吐不食,手足俱冷。
-
石莲散
处方:石莲肉益智仁龙骨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摘录:《医学入门》卷七方出《校注妇人良方》卷十八,名见《医略六书》卷三十:组成:人参、石莲肉(不去心)、石菖蒲各等分。主治:小儿脏寒泄泻,下利纯白,腹中绞痛,虚气胀满,手足逆冷。各家论述:《济阴纲目》:石莲,其味甘,其性降,故能益胃清水而治呕。
-
大效琥珀散
《妇人大全良方》卷七引《灵苑方》:大效琥珀散:别名:琥珀散(《校注妇人良方》卷七)。如是产后诸疾,用炒生姜酒调下。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七引《灵苑方》《妇人良方》卷七引《灵苑方》:大效琥珀散:别名:乌药散、琥珀散处方:乌药2两,莪术2两,当归1两。功效:益血温补,调经养气,进饮食。
-
通气散
《外科精义》卷下:通气散:处方:玄胡45克猪牙皂角川芎各30克藜芦15克踯躅花7.5克制法:上为细末。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温酒调下,病在上者食后服,病在下者食前服。《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方名:通气散组成:川芎、当归、白芍、杜仲、阿胶、茴香、川断、补骨脂、山药、橘核、防风、独活、香附、甘草、葱白、萆薢。
-
涌泉散
《产宝诸方》:方名:涌泉散组成:漏芦1分,百部1分,麦门冬(炒,去心)1分,没药1分,乳香1分(研)。主治:气滞少乳,乳胀痛,及乳痛肿。以木梳于乳上梳下。《仙拈集》卷三:方名:涌泉散组成:当归2钱,生黄耆2钱,通草2钱,瞿麦1钱半,木通1钱半,川山甲1钱半,王不留行1钱半。用法用量:每服不拘多少,温酒调下。
-
草果饮子
《杨氏家藏方》卷六:草果饮子:处方:草果子仁、乌梅肉(焙)、紫苏叶(去土)、赤茯苓(去皮)、厚朴(去粗皮,生姜制,炒干)、陈橘皮(去白)、甘草(炙)、肉桂(去粗皮)、人参(去芦头)各等分。功能主治:温脾养胃,顺气消饮,生津液,美饮食。用水1大碗,煎至半碗,去滓,食前温服。
-
催生神妙乳珠丹
别名:神妙乳砂丹处方:乳香(细研)。制法:上以猪心血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晒干。功能主治:催生。胞浆先破,恶水来多,胎干不得卧,或胎横逆不顺,及胎死不下,或胎下胞衣未下。本方方名,《玉机微义》引作“催生乳香膏”、“乳朱丹”,《本草纲目》引作“开骨膏”。摘录:《妇人良方》卷十七
-
舒经汤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舒筋活络。治臂痛,下肢关节筋肉痛。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三《妇人良方》卷三:方名:舒经汤别名:五痹汤、舒筋散、舒筋汤、通气饮子组成:片子姜黄4两,甘草1两,羌活1两,白术2两,海桐皮2两,当归2两,赤芍药2两。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温服。腰以上疾,食后服。
-
妇人良方集要
概述:《妇人大全良方》为中医妇产科著作,南宋陈自明撰。主要内容:本书整理编辑了宋以前有关妇产科的著作,分为调经、众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产难及产后等8门(薛己本多候胎门)。每门又分若干病证,共200余论,分述各病的病因、证候及治法,内容比较实用。明·熊宗立予以增删注疏,撰成《妇人良方补遗大全》。
-
金不换散
功能主治:妇人冲任脉虚,血海暴崩,淋漓不断。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六《普济方》卷三三五:金不换散:处方:三棱1两,莪术(并细研)1两,巴豆(去皮)1两。主治:男子女人肺胃虚寒,久嗽不已,喘促满闷,咳嗽涎盛,腹胁胀闷,腰背倦痛。附注:金不换正气散(《校注妇人良方》卷六)。
-
仓公下气汤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仓公下气汤:处方:归身、川芎、白芍、茯苓、白术、甘草、陈皮、厚朴、木香、香附、乌药、杜仲、腹皮、紫苏、前胡。主治:妊娠心腹胀满,两胁肋闷,不下饮食,四肢无力。附注:下气散(《女科万金方》)、下气汤(《校注妇人良方》卷十二)。本方方名,《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引作 仓公下气散。
-
妇人良方大全
概述:《妇人大全良方》为中医妇产科著作,南宋陈自明撰。主要内容:本书整理编辑了宋以前有关妇产科的著作,分为调经、众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产难及产后等8门(薛己本多候胎门)。每门又分若干病证,共200余论,分述各病的病因、证候及治法,内容比较实用。明·熊宗立予以增删注疏,撰成《妇人良方补遗大全》。
-
如神汤
《医方类聚》卷一○七引《神巧万全方》:组成:厚朴2两(去粗皮,生姜汁炙黄),高良姜1两,甘草半两(炙)。五积散温经调营气,以祛风湿;《霉疬新书》:组成:黄芩、黄连、木通、白芷、丁子香、木香、升麻、茯苓、防风、连翘、大黄、枳壳、沉香、乳香、熏陆香、地黄、土茯苓、白鲜皮各等分,甘草少许。
-
良方大全
概述:《良方大全》为《妇人大全良方》的简称,中医妇产科著作,南宋陈自明撰。二十四卷。主要内容:始自调经,讫于产后,凡八门,门数十余体,总二百六十余论。论后有药,药不惟其贵贱,惟其效。此书于后世妇人科影响甚深,明·熊宗立、薛己等人均曾予以增删注疏,分别撰成《妇人良方补遗大全》及《校注妇人良方》。
-
陈自明
此书自成体系,一名《妇人良方集要》或《妇人良方大全》,简称《良方大全》。此书于后世妇人科影响甚深,明·熊宗立、薛己等人均曾予以增删注疏,分别撰成《妇人良方补遗大全》及《校注妇人良方》。陈自明另撰有《外科精要》三卷,于我国外科发展史上亦有一定地位。《妇人大全良方》全文在线阅读《外科精要》全文在线阅读
-
延胡索散
制法:上药为细末。功能主治:《普济方》卷三三二引《仁存方》之延胡索散主治妇人血风冷,月水不调,攻刺脐腹、腰腿疼痛,面色萎黄,寒热麻木,四肢困弱,饮食减少。《妇人良方》卷二十引《经验妇人方》之延胡索散:别名:延胡散组成:延胡索1两,当归1两,真琥珀1分,蒲黄(炒)1分,赤芍药半两,桂心3分,红蓝花2钱。
-
交加散
摘录:《普济本事方》卷十《妇人良方》卷二方之交加散:组成:生姜12两,生地黄1斤(2味研取自然汁,将地黄汁炒生姜滓,姜汁炒地黄滓,各稍干),白芍药1两,延胡索(醋纸裹煨令熟,用布揉去皮)1两,当归1两,桂心1两,红花(炒,无恶血不用)半两,没药(别研)半两,蒲黄1两(隔纸炒)。若腰疼,用糖毬子煎酒调下;
-
神验胎动方
别名:佛手散(《普济本事方》卷十)、当归汤(《易简方》)、神妙佛手散(《校注妇人良方)卷十二)、芎归汤(《摄生众妙方》卷十一)。功效:养血活血,祛瘀止痛,安胎止痛,调益营卫,引血归经。主治:妊娠伤胎,胎动不安,腹痛出血,或子死腹中,及产后血虚,恶露不绝,血崩;崩中、金疮、拔牙去血过多,昏晕欲倒者。
-
保生汤
《女科万金方》处方人参、白术、白茯、甘草、香附、陈皮、厚朴、门冬、丁香、生姜5片。用法用量上以水1盏,先煎蛇皮至5分,去滓,调牛黄顿服。《圣济总录》卷一五六处方陈橘皮2两(汤浸,去白瓤,焙),人参1两(去芦头),白术半两,麦门冬1两(去心),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茯苓1两。
-
妇人大全良方
概述:《妇人大全良方》为中医妇产科著作,南宋陈自明撰。主要内容:本书整理编辑了宋以前有关妇产科的著作,分为调经、众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产难及产后等8门(薛己本多候胎门)。每门又分若干病证,共200余论,分述各病的病因、证候及治法,内容比较实用。明·熊宗立予以增删注疏,撰成《妇人良方补遗大全》。
-
二仁丸
概述:二仁丸为《校注妇人良方》卷八方,组成为杏仁(去皮、尖,面炒黄)、麻仁(另研)、枳壳(去瓤,面炒为末)、诃子(炒,去核,为末)各等分。功能疏风润肠通便。功能主治:主风搏肺脏,传于大肠,津液干燥,致成风秘,大便燥结者。30丸,温水下。主治:虚人、老人风秘,不可服大黄者。
-
安胎铁罩散
别名安胎织罩散处方白药子1两,白芷半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胎动不安。用法用量安胎织罩散(《准绳·女科》卷四)。摘录《妇人良方》卷十二
-
八效虎骨散
《博济》卷五别名虎骨散、大效虎骨散处方虎骨(酥炙)、败龟(炙)、当归、官桂(去皮)、地龙(去皮)、牛膝(去苗)、漏芦、威灵仙、自然铜(烧,醋炙,淬)、玄胡索各等分。功能主治血风遍疰疼痛,丈夫筋骨疼,及打扑损伤疼痛甚者。用法用量虎骨散(《圣济总录》卷一五○)、大效虎骨散(《妇人良方》卷四)。
-
半夏二味丸
《外台》卷六引许仁则方别名半夏丸处方半夏1升(制),小麦面1升。制法上捣半夏为散,以水搜面为丸,如弹子大,以水煮令面熟则是药成。功能主治积冷在胃,呕逆不下食。用法用量半夏丸(《妇人良方》卷七)。注意忌羊肉、饧。
-
白芥子散
《奇效良方》卷六十五:白芥子散:处方:白芥子。功能主治:小儿疮疹,痘。摘录:《奇效良方》卷六十五《妇人良方》卷三:组成:真白芥子2两,木鳖子2两(麸炒),没药(别研)半两,桂心半两,木香半两。主治:荣卫之气循行失度,痰滞经络,与正气相搏,以致臂痛外连肌肉,牵引背胛,时发时止,发则有似瘫痪。
-
鳖甲煎
处方:雄鳖1个(重1斤者),杏仁(去皮尖双仁,炒),北柴胡4两,贝母(去心)4两,知母4两。功能主治:妇人骨蒸劳损,或时寒热,肌体倦疼。摘录:《妇人良方》卷五
-
草果散
《宁坤秘籍》卷上:草果散:别名:草果饮处方:草果2钱,青皮8分,柴胡8分,黄芩8分,甘草3分。功能主治:胎前疟疾,小腹作痛,口燥咽干。摘录:《宁坤秘籍》卷上《妇人良方》卷十五:方名:草果散别名:草果饮组成:厚朴(去粗皮,姜汁浸,炒黄)2两,肉豆蔻1个(面煨)草豆蔻1个(煨)。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
肠风黑散
《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肠风黑散:处方:败酱(烧)、木馒头(烧)、乌头(去核)、甘草(炙),各二两。主治:肠风下血腹痛。主治:荣卫气虚,风邪冷气进袭脏腑之内,或食生冷,或啖炙煿,或饮酒过度,积热肠间,致使肠胃虚弱,糟粕不聚,大便鲜血,脐腹疼痛,里急后重,或肛门脱出,或久患酒痢,大便频并。
-
陈氏玉龙汤
别名:玉龙汤处方:四物汤加真龙骨末少许。功能主治:妇人产后用力太过,产门恶出。用法用量:玉龙汤(《普济方》卷三五五)。摘录:《妇人良方》卷二十三
-
抽刀散
摘录:《妇人良方》卷七引陈日华方《医方类聚》卷二一八引《经验良方》:抽刀散:处方:大川乌1两(炮,去皮脐,炒黄色),五灵脂半两,良姜半两,芸薹子(隔纸炒)半两。摘录:《医方类聚》卷二一八引《经验良方》《产乳备要》:抽刀散:处方:川乌头(炮,去皮脐)、牡丹皮、芍药、干姜(炮)、桂心、没药、当归各等分。
-
川芎当归散
处方:川芎1两,当归3分,羌活半两,旋覆花半两,华阴细辛半两,蔓荆子半两,防风半两,石膏半两,藁本半两,荆芥穗半两,半夏曲半两,干地黄半两,甘草半两。功能主治:妇人血风头痛。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摘录:《妇人良方》卷四
-
催生万金不传遇仙丹
别名:雄黄丸、催生遇仙丹处方:蓖麻子14粒(去壳),朱砂(研)1钱半,雄黄(研)1钱半,蛇蜕1尺(烧存性)。制法:上为末,浆水饭和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催生。主用法用量:雄黄丸(《医方类聚》卷二二九引《经验良方》)、催生遇仙丹(《古今医鉴》卷十二)。摘录:《百一》卷十八,名见《妇人良方》卷十七)
-
催生柞木饮
别名:催生柞木叶饮、催生柞木饮子、柞木饮、催生神柞散、柞木饮子、催生神柞饮处方:大柞木枝1大握(长1尺,洗净),大甘草5寸(并寸折)。功能主治:妇人难产。妇人横产倒生,死胎在腹,胀烂不出。注意:切不可坐草太早,及坐婆乱为也。摘录:《本草纲目》卷三十六引《产宝》
-
大香甲散
功能主治:补血海,调气。主妇人血脏风虚冷气,肌肉黄瘦,饮食进退,经候不匀,心腹多胀,渐变如劳。用法用量:大香甲丸散(《妇人良方》卷五)。摘录:《博济》卷四
-
地黄通经丸
处方:生地黄3两,虻虫50个,水蛭50个,桃仁50个。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经候顿然不行,上攻心腹欲死,或因不行,积结渐渐成块,脐腹下如覆杯,久成肉症;产后恶露,脐腹作痛。用法用量:方中生地黄,《妇人良方》作“熟地黄”。
-
豆蔻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五《圣济总录》卷一八七:豆蔻丸:处方:肉豆蔻(去壳,炮)1两,槟榔(锉)1两,桂(去粗皮)1两,青橘皮(去白,焙)1两,半夏(姜汁制)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干姜(炮)1两,白术2两,京三棱(煨,锉)1两半。用法用量:每服7丸,煎木瓜汤、或生姜汤送下,乳食前服。
-
独圣汤
《圣济总录》卷七十:独圣汤:处方:黄芩(去黑心)150克制法:上一味,细锉如麻豆大。主血热妄行,鼻衄或汗孔出血。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普济方》卷三五三:独圣汤:处方:麦门冬、乌梅(去核)各等分。功能主治:烦热。主治:产后亡血过多,心腹彻痛,然后血下,久而不止,及赤白带下,年深诸药不能疗者。
-
法制清气化痰丸
《校注妇人良方》卷五:法制清气化痰丸:处方:半夏南星(去皮、尖)白矾皂角干姜各120克上药先将白矾等三味用水1.25升,煎取750毫升,却入半夏二味,浸二日,再煮至半夏、南星无白点为度,晒干。制法:上为细末,竹沥1碗,生姜自然汁1酒盅,神曲细末1两,和面作糊丸,如小赤豆大。用药禁忌:脾胃虚弱者忌用。
-
防风如神散
处方:防风、枳壳各等分。功能主治:风热气滞,粪后下血。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煎至7分,去滓,空心服。摘录:《妇人良方》卷八
-
分气饮
《校注妇人良方》卷十三方之分气饮:组成:陈皮、茯苓、炒半夏、炒桔梗、大腹皮、紫苏梗、枳壳(麸炒)、炒白术、炒栀子各一钱,炙甘草五分。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医部全录》卷四四○引《幼幼近编》方之分气饮:组成:桔梗、茯苓、陈皮、桑皮、大腹皮、枳壳、草果、萝卜子、苏子、苍术、厚朴、木通、半夏、木香。
-
附术散
别名:附子散、附术汤处方:附子1两(炮),白术1两,川芎3钱,独活半两,桂心2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伤寒阴痉,手足厥冷,筋脉拘急,汗出不止,头项强直,头摇口噤。用法用量:附子散(《法律》卷四引海藏方)、附术汤(《校注妇人良方》卷三)。
-
干脓散
处方:乌贼骨2钱,黄丹2钱,天竺黄2钱,轻粉2匕,麝香1字,老降真骨3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敛疮口。主乳佣已溃。用法用量:干掺疮口。摘录:《妇人良方》卷二十三引《产乳》
-
孤凤散
处方:白矾(研细)。功能主治:产后闭目不语。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熟水调下。摘录:《妇人良方》卷十八引胡氏方
-
含化丸
《证治准绳.疡医》卷五:含化丸:处方:海藻海蛤(煅)海带昆布瓦楞子(煅)文蛤诃子(去核)五灵脂各30克猪靥14个(焙干,另研)制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疡医》卷五方出《本草衍义》卷十八,名见《妇人良方》卷六:含化丸:别名:噙化丸处方:枇杷叶(去毛)、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白皮各等分,大黄减半。
-
红蓝花酒
备注:(1)红蓝花:即红花,其性温味辛,有活血祛瘀,通经的功效。各家论述:《金匮要略心典》:妇人经尽产后,风邪最易袭入腹中,与血气相搏而作刺痛。功能主治:方出《外台秘要》卷三十四引《近效方》,名见《妇人良方》卷十八方之红蓝花酒主治产后血晕,言语错乱,恶血不尽,腹中绞痛,或胎死腹中。
-
胡氏孤凤散
处方:生白矾。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产后闭目不语。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熟水调下。摘录:《妇人良方》卷十八
-
胡氏牡丹散
处方:白芍药半两,当归半两,五加皮半两,地骨皮半两,人参半两,没药2钱,桂心2钱,牡丹皮3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妇人产后虚赢,发热自汗,欲变蓐劳;或血气所搏,及经候不调,或发寒热,自汗羸瘦。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酒各半盏,如不饮酒,只用水1盏,开元钱1枚,麻油蘸之,同煎7分,去滓,通口服。
-
换肌消毒散
《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换肌消毒散:别名:萆薢汤(《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摘录:《金鉴》卷五十一《诚书》卷十五:方名:换肌消毒散组成:土茯苓(即萆薢)、当归、白芷、甘草、皂角刺、薏苡仁、白鲜皮、木瓜(忌铁)、金银花、木通、连翘、防风、黄耆、川芎、生地、芍药各等分(一方用至木瓜止)。
-
黄耆糯米汤
别名:黄耆汤处方:糯米5升,黄耆6两。功能主治:妊娠忽然下黄汁如胶,或如豆汁,胎动腹痛。用法用量:黄耆汤(《竹林女科》卷二)。摘录:方出《妇人良方》卷十二,名见《女科指掌》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