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毒法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fēng dú fǎ

2 註解

蜂毒法是將蜂毒注入人體一定部位引起紅腫疼痛,從而收到治療效果的一種外治方法

蜂毒治病由來已久,最初流行於民間,其方法是捕捉工蜂直接螫刺病人皮膚表面.促其毒囊中的毒液排出後,再拔除螫刺。主要用於治療痹證。由於本法手續繁雜,且局部疼痛劇烈,所以近代改用預先製備的蜂毒水劑或油劑,進行皮內注射,治療範圍也逐漸擴大到用於坐骨神經痛腰肌勞損支氣管哮喘面神經麻痹等證。一些研究機構還對蜂毒的治療機理進行了研究,現代研究初步表明:蜂毒具有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作用,可抗驚厥,並有鎮痛、抗菌作用,能提高機體防禦機能而促進患病機康復

3 操作方法

3.1 蜂螫法

用鑷子輕輕夾住工蜂的腰腹部,將其尾部對準患處或應刺穴位然後稍稍夾緊鑷子,蜂螫即刺入皮下,再加壓其腹部,促使毒液注入。初痛甚微,2~3天有紅腫熱痛反應,4~5天后腫痛消失。每7天治療1次,7次爲1療程。爲減輕疼痛,可預先用普魯卡因行局部浸潤麻醉

3.2 注射法

1.用預先製備的蜂毒水劑或油劑,行皮內注射,以200蜂毒爲]療程。開始以1蜂毒(約0.1m1)作皮內注射,如無不良反商。可隔日遞增1蜂毒,直至1次注射10蜂毒然後根據病人情況應用維持劑量,每次3~6蜂毒,隔日1次,至總量達200蜂毒爲止,全程約需3個月。

2.注射部位,可採用兩側上臂或大腿麪皮膚,輪流注射;或按不同病患部位,在痛點周圍進行注射,也可參照經穴原則,行穴位注射。

4 治病

4.1 膽囊炎

穴位刺法(《中國民間療法》) 以蜂螫太陽頭維等穴,每日1次,或酌情以右脅上腹部疼痛緩解爲度。功能清熱利溼。主治溼熱所致的膽絞痛

4.2 頭痛

穴位刺法(《中國民間療法》) 取蜜蜂螫太陽頭維等穴,每穴被蜂螫3下,每日3次,每次間隔1分鐘,1天爲1療程。主治頭痛

4.3 坐骨神經痛

1.局部螫刺法(《全國中草藥彙編上冊》) 取1~5只蜂,行疼痛部位螫刺,每日或隔日1次。主治坐骨神經痛

2.穴位刺法(《中國民間療法》) 取蜜蜂行腰陽關秩邊環跳委中坐骨神經循行路線附近的穴位進行穴位螫刺,每次2~3穴,每日或隔日1次。功能通絡止痛。主治坐骨神經痛

4.4 支氣管哮喘

1.穴位刺法(《中國民間療法》) 用蜜蜂對大椎天突膻中列缺中府穴行穴位螫刺,每次螫刺2~3個穴位,每日或隔日1次。功能宣肺平喘。主治支氣管哮喘

2.蜂毒注射法(《醫學科學參考資料》中國醫學科學院編)取蜂毒大椎天突膻中列缺中府穴行穴位注射,或四肢皮下輪換注射。功能肺平喘。主治支氣管哮喘

4.5 過敏性鼻炎

穴位刺法(《中國民間療法》) 取蜜蜂對迎香印堂合谷、鼻膈外部進行穴位螫刺,每次2~3穴。功能通鼻竅。主治過敏性鼻炎

5 注意事項

1.本法副作用較大,尤其是直接螫刺法,除局部紅腫、瘙癢、熱痛外,還會有全身風疹塊,或頭昏噁心、脈速、體溫升高等。全身反應多在安靜休息數10分鐘或數小時後消失。局部紅腫直徑在1~lOmm內者無須特殊處理,約1~3天內能自行消退,如直徑超過10mm者,則不宜再進行治療。蜂毒注射法,須先做過敏試驗,如有過反應者則不宜使用蜂毒

2.本法療程較長,若2個療程不見痊癒或無顯著好轉者,則應停止治療。

3.本法對婦女、小孩、老人及對蜂毒敏感者須慎用。

4.患有肺結核糖尿病先天性心臟病血液病、癌症,有出血傾向者,肝、腎、胰腺疾病及精神病者,均須禁用本療法。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