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疾病別名
法布里氏病,磷脂沉着綜合徵,法布里病,瀰漫性血管角質瘤,遺傳性營養不良類脂沉積症,Fabry-Anderson 病
5 疾病概述
本病又稱瀰漫性血管角質瘤、遺傳性營養不良類脂沉積症、Fabry-Anderson病等,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疾病。發病多見於5~15 歲。
6 疾病描述
本病又稱瀰漫性血管角質瘤、遺傳性營養不良類脂沉積症、Fabry-Anderson病等,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疾病。它是由於α-半乳糖苷酶缺乏,導致酰基鞘氨醇己叄糖苷積存,因而引起全身皮膚、內臟發生血管角質瘤,出現發作性疼痛、感覺異常及全身症狀,如蛋白尿、水腫、腎功能衰竭和血管異常等。
7 症狀體徵
1.皮膚損害 是本病的早期表現,可早至6~9 歲時就出現,但多數發生在青春期。皮損爲瀰漫性血管角質瘤,即爲散在性或成簇的圓形或卵圓形青紅色乃至黑色痣樣小丘疹,其大小爲2~4mm 不等。它是由於真皮淺層小血管擴張而引起的,壓之不退色。開始主要分佈於陰囊、陰莖和大腿內側,以後可發生於臍周、骶部、肘、手指、髖兩側和口腔黏膜。另一種皮損爲分佈於腋窩、上胸部和其他部位的毛細血管擴張。個別病例,四肢和胸部可出現結節性紅斑樣皮損,或出現眼眶、足部腫脹。皮膚損害常與疼痛發作同時發生,並有30~40 歲後加重及淺表皮膚血管血栓形成傾向。血管角質瘤主要見於男性病人,但亦可見於少數雜合子女性病人。皮損通常不累及面部和眼。
2.骨、關節損害 骨骼變化少見,可出現關節運動受限。肘或腕關節運動受限可引起局部肌肉失用性萎縮。部分病例手指攣縮。急性發作期,多有關節及肌肉疼痛。
3.心腎病變 約l/3 病人有心肌、冠狀動脈及大血管受累,表現爲心律失常、瓣膜病變及心肌梗死等,有時可發生心力衰竭。大部分病人腎臟受累,表現爲中度蛋白尿、多尿、低比重尿、踝關節水腫。尿中出現紅細胞、管型是腎臟受累的最早信號。隨着年齡的增長,腎功能不全也進行性加重,可發生高血壓、貧血和氮質血癥。
4.神經系統病變 腦血管受累可引起癲癇發作、偏癱、失語、偏身感覺低下及腦出血。此外,尚可出現頭痛、梅尼埃綜合徵、共濟失調、眼顫、構音障礙、視力障礙。自主神經系統病變可出現噁心、嘔吐、腹瀉和汗液減少。
5.眼部病變 最常見的改變爲角膜渾濁。裂隙燈檢查顯示爲角膜淺層有旋渦狀渾濁,有從角膜中心向周緣走行的不同程度的渾濁條紋。結膜及視網膜血管怒張、迂曲,並伴有節段性擴張。半數病人有後囊性白內障。
9 病理生理
病態基因位點在Xg 基因附近。先天性細胞內溶酶體α-半乳糖苷酶缺乏是發生本病的病因。該酶可催化酰基鞘氨醇己叄糖苷末端的半乳糖分子裂解,進一步使酰基鞘氨醇己叄糖苷被分解利用。該酶缺乏時,病人血及尿中酰基鞘氨醇己叄糖苷即增加,並累積在全身中、小血管與組織內,損害器官之構造與功能。病理特徵爲全身各種組織細胞內存在的細胞質包涵體均含有結晶性黏脂物質。在受累的皮膚和黏膜部位,真皮上部有一層上皮細胞和擴張、充滿血凝的小血管,並在各種類型細胞內存在包涵體,即血管內皮細胞、平滑肌細胞、表皮細胞、汗腺上皮細胞和神經膜細胞。包涵體呈PALS,蘇丹黑染色陽性。外麪包有一層膜,對酸性磷酸酶呈陽性反應,從而表明包涵體具有溶酶特徵。在電鏡下檢查,包涵體顯示爲親水性成層結構,這種結構有的像髓磷脂樣呈同心圓排列,有時可見“斑馬小體”。
腎內的黏脂沉積首先發生於腎小球內皮細胞和上皮細胞、亨利襻上皮細胞和遠曲腎小管上皮細胞,以後發生於近曲小管上皮細胞和結締組織細胞。在肝實質細胞、庫普弗細胞、脾網狀細胞、心肌細胞都可見有包涵體。在其他系統上皮細胞如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及網狀內皮系統,也可見有這種包涵體。神經系統的病理改變主要爲血管異常,神經細胞和膠質細胞內無包涵體,但在自主神經的神經節細胞內可見有包涵體。
10 診斷檢查
診斷:有典型症狀者診斷不難。近年來常使用α-半乳糖吡啶呋喃糖苷的人工基質來進行白細胞和皮膚成纖維細胞酶的測定。此外,也可通過測定糖沉澱中糖脂的含量而得到確診。產前診斷也很重要,早在妊娠第11 周就可根據羊水細胞酶的活性作出診斷。
實驗室檢查:
1.血常規及血沉 周圍血象可有輕度正細胞性正色素性貧血及血沉增速。
2.尿常規 多有蛋白尿、血尿和管型尿,還可伴有低比重尿。
其他輔助檢查:
1.X 線檢查 胸片常見有高血壓心臟病、心臟擴大和心力衰竭徵象。腎盂造影顯示腎功能不良。腸道受侵犯可導致腸黏膜增厚、結腸袋消失。
11 鑑別診斷
本病需與下列幾種疾病鑑別:
1.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症 與本病不同之處是皮損略大,數量多,外形極不規則,不波及下半身,也無發作性疼痛和發熱。
2.Fordyce 血管角質瘤 見於30 歲以上的男性,皮損侷限於陰囊。
12 治療方案
關節痛和周圍神經痛可用苯妥英鈉緩解症狀。對於心力衰竭和腎功能衰竭者,可予對症處理。酶補充療法已初步獲得成功,可將從小腸、胎盤和尿中提出的酶給予注射。但目前該療法仍在試驗階段,尚難廣泛應用於臨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