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瘡·寒盛陽衰證

中醫證名 凍瘡 中醫學 外傷性疾病與周圍血管疾病 中醫外科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dòng chuāng ·hán shèng yáng shuāi zhèng

2 英文參考

chilblain with pattern of yang declining due to cold excessivenes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定義

凍瘡·寒盛陽衰證(chilblain with pattern of yang declining due to cold excessiveness)是指寒盛陽衰,以時時寒戰四肢厥冷,感覺麻木幻覺幻視意識模糊,蜷臥嗜睡,呼吸微弱,甚則神志不清,舌質淡紫,舌苔白,脈微欲絕爲常見症的凍瘡證候[1]

4 症狀

凍瘡·寒盛陽衰證患者寒戰四肢厥冷,倦怠,嗜睡,呼吸微弱;舌淡苔白,脈沉細弱。

5 辨證分析

寒邪入侵,耗傷陽氣,邪正交爭則寒戰陽氣衰微則倦怠嗜睡,呼吸微弱;陽氣不能溫養四肢厥冷;舌淡苔白、脈沉細弱爲寒盛陽衰之象。

7 方藥治療

凍瘡·寒盛陽衰證可用四逆加人蔘湯治療。

8 關於凍瘡

凍瘡(chilblain[2])爲病證名[3]。見《丹溪心法》。又名凍風凍瘃[3]。是指暴露部位遭受寒邪侵襲,出現腫硬暗紅發涼、瘙癢疼痛,甚至皮膚紫暗,潰爛爲主要表現的疾病[3]。是長期暴露於寒冷環境中而引起的侷限性紅斑炎症性皮損傷。局部性凍傷者病情較輕,以局部腫脹、麻木、痛癢、青紫,或起水皰,甚則破潰成瘡爲主症;全身性凍傷者病情較重,以體溫下降,四肢僵硬,甚則陽氣亡絕而死亡爲主要持徵。

凍瘡爲冬季常見病,患者多具有凍瘡素質。至春季轉暖後自愈,但轉年冬季易復發。

凍瘡相當於西醫的凍傷[3]

詳見凍瘡條。

9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14.

治療凍瘡·寒盛陽衰證的方劑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