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瓚

中醫學家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dīng zàn

2 明代官吏丁瓚

丁瓚爲明代官吏,兼通醫學。字點白,江蘇鎮江人。嘉靖丁丑( 1577)進士,曾任溫州知府。在當官時,見當地醫生多不習《黃帝內經素問》,遂以滑壽的《素問鈔》一書爲基礎,參考王冰的《黃帝內經素問》注本,編纂成《素問鈔補正》一書,並將五運六氣主客圖和滑壽的《診家樞要》一書附於書後。[1]

3 明代醫生丁瓚

丁瓚爲明代醫生。字汝器,號海仙,休寧西門(今安徽休寧)人。世醫出身,其先人自宋代即以醫爲業,其父丁繩於嘉靖初年(16世紀初)以醫聞名。瓚繼祖業,亦以醫名,臨證多有奇效,卒年六十。[1]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2.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