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胃湯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tiáo wèi tāng

2 醫略六書》卷三十:調胃湯

2.1 處方

附子1錢半,人蔘1錢半,白朮(炒)1錢半,白芍(酒炒)1錢半,茯苓3錢,肉桂(去皮)1錢半,吳茱(醋泡炒)8分炙,炙甘草5分,川芎8分。

2.2 功能主治

產後嘔吐,脈虛細者。

2.3 用法用量

產後氣陽兩虛,生氣不振,夾恚怒而兩脅疼痛嘔吐不止。附子補火扶陽以振生氣人蔘扶元補氣以接真陽白朮健脾止嘔吐,白芍肝陰脅痛吳茱萸肝氣力能溫中降逆,小川芎血海性善活血行氣白茯苓滲溼滑脾肺,紫肉桂溫經血脈炙甘草緩中益氣水煎溫服使氣陽內充,則肝陰暗復,而肝氣和平,生生之氣,無不振布,豈有脅痛嘔吐之患乎。

2.4 摘錄

醫略六書》卷三十

3 《一盤珠》卷八

3.1 方名

調胃湯

3.2 組成

茯苓5分,扁豆5分,白朮5分,半夏5分,廣皮5分,人蔘5分,甘草5分。

3.3 功效

調理胃氣

3.4 主治

小兒急驚風,驚已定者。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