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赤瀉心湯

清心利水 中醫學 方劑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dǎo chì xiè xīn tāng

2 概述

導赤瀉心湯方劑名,出自《張氏醫通》卷十三,即《傷寒六書·殺車搥法》方記載的導赤各半湯的別名[1]

5 用法用量

水二盅,加姜、棗煎之,再加燈心一握,煎沸熱服[1]

6 功能主治

功能清心利尿[1]。治患傷寒後,心下不硬,腹中不滿,大小便如常,身無寒熱,漸變神昏不語或睡中獨語一二句,目赤脣焦口乾不飲水,稀粥與之則咽,不與則不思,形如醉人[1]

7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28.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