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中藥學
dāng guī jí lí jiān
當歸蒺藜煎爲方劑名,出自《景嶽全書·新方八陣》卷五十一方[1]。
當歸、熟地黃、芍藥(酒炒)、何首烏各二錢,荊芥穗、炙甘草、防風、川芎、白芷各一錢,炒白蒺藜三或五錢[1]。
當歸 熟地 芍藥(酒炒)何首烏各6克 炙甘草 防風 川芎 荊芥穗 白芷各3克 白蒺藜(炒,搗研)9~15克
主治癰疽瘡疹,血氣不足,邪毒不化,內無實熱而腫痛淋漓者[1]。
酒或水煎服[1]。
上藥用水或酒400毫升煎服。亦可單用水煎服後飲酒數杯,以行藥力。
若陽虛不能化毒者,加人蔘、黃芪;毒陷不能外達者,加穿山甲或皁角刺[1]。
陽虛不能化毒,加桂枝,甚者再加乾薑、附子;氣虛不化者,加黃耆、人蔘;毒陷不能外達者,加川山甲或皁刺。
《景嶽全書·新方八陣》卷五十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