脣溼

脣溼 中醫學 中醫病名 中醫皮膚科學 中醫外科學 皮膚病及性傳播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chún shī

2 英文參考

cheiliti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概述

脣溼(cheilitis)爲病名,又稱脣風(《外科正宗》卷四)[1]脣𥆧(《外科證治全書》卷二)[2]脣顫動[2]。是指以脣紅部紅斑脫屑、乾燥皸裂,微感灼痛,脫屑後見鮮紅肉面爲主要表現的皮膚疾病[2]

脣溼相當於西醫的脣炎[2]剝脫性脣炎[2]

5 脣溼症狀

脣溼多發於下脣[2]。初起紅腫發癢,繼則破裂流水,痛如火燎;如風盛過燥,則口脣乾裂脫屑,狀若無皮,日久口脣𥆧動不止[2]

6 脣溼的治療

初宜疏風清熱,表裏兩解[2]。內服防風通聖散,日久宜養血祛風,內服四物湯加蟬衣、殭蠶全蠍[2]。外搽黃連油或紫歸油頻搽、或冰硼散調水或油擦脣部[2]

又《醫宗金鑑》卷六十五:“脣風多在下脣生,陽明胃經風火攻,初起發癢色紅腫,久裂流水火燎痛。”治宜疏風清熱,表裏雙解[2]。服雙解通聖散加減,外塗黃連膏[2]

7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99.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