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浮腫

中醫病證名 中醫診斷學 中醫婦科 婦產科疾病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chǎn hòu fú zhǒng

2 英文參考

puerperal edema[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產後浮腫爲病證名[1]。包括產後四肢虛腫產後水腫[1]

4 病因病機

氣、血、水三者均可導致浮腫[1]。若素多抑鬱,氣機失暢,產後氣血不和,有礙氣機升降,可致氣滯腫脹[1]

5 症狀

症見肢體浮腫,皮色不變,壓痕隨手而起,兼見胸悶脅脹,飲食減少[1]

6 辨證論治

治宜理氣、行滯、除溼[1]。方用天仙藤散天仙藤香附陳皮甘草烏藥生薑木瓜紫蘇)加茯苓大腹皮[1]

6.1 產後水腫

產後脾腎俱虛,水溼溢於四肢者,即產後水腫[1]

6.1.1 病因病機

因素體脾腎虛弱,產後脾腎之陽益虛,水溼不得敷布,溢於肌膚四肢所致[2]

6.1.2 症狀

症見手足浮腫皮膚光亮色潤[2]

6.1.3 治療

治宜大補氣血爲主,佐以利水[2]。方用八珍湯蒼朮茯苓[2]。若壅滿加陳皮半夏香附;虛者倍用人蔘木通;有熱加黃芩麥冬[2]

6.2 產後四肢虛腫

產後敗血未盡,流入經絡,出現四肢浮腫者,即產後四肢虛腫[2]。也有認爲產後四肢虛腫即爲產後浮腫[2]。《經效產寶·續編》:“產後四肢虛腫者如何?答曰:產後敗血乘虛停積於五臟,循經流入四肢,留淫入深,回還不得,腐壞如水,故令四肢面目浮腫。醫者不辨,作氣治之,凡水氣多用導水藥極虛之。夫產後既虛,又以藥虛之,是重虛也。但服調經散沒藥琥珀、桂心、芍藥當歸、麝、細辛)。血行腫消,則病自愈。”

7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86.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92.

治療產後浮腫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