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治法 補益法 中醫治法 補陽法 鍼灸學 中醫學 中醫治療學
bǔ yáng
invigorating yang[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tonifying yang[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補陽爲治法。補法之一[1]。又稱助陽[2]。指用具有溫補陽氣作用的方藥,治療陽虛證的治法[3]。腎爲陽氣之本,陽虛諸症多與腎陽不足關係密切,故補陽多指補腎陽[3]。症見形寒怯冷、腰膝痠痛、陽痿滑精、小便頻數、尿清便溏、舌淡苔白、脈沉弱者,宜用此法[3]。用左歸飲、附桂八味丸、菟絲子丸等[3]。常用藥物有附子、肉桂、淫羊藿、巴戟天、仙茅、杜仲、鎖陽、肉蓯蓉、補骨脂等[3]。鍼灸常選腎俞、命門、大椎、關元、氣海、太溪等穴,針補宜灸[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