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天丸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bǔ tiān wán

2 攝生衆妙方》卷十一:補天丸

2.1 別名

補元

2.2 處方

紫河車(男用女胎,女用男胎,俱以初胎爲佳,若不可得,即壯盛婦人者亦可)3兩,黃柏(酒炒)3兩,龜版(炙)3兩,杜仲(酥炙)2兩,牛膝(酒浸)2兩,陳皮1兩。

2.3 製法

上爲細末,以河車水洗淨,布絞乾,或用酒煨熟,入諸藥末搗勻,焙燥,再爲末,酒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2.4 功能主治

虛勞

2.5 用法用量

補元丸(《中國醫學大辭典》)。

冬,加乾薑5錢;夏,加五味子1兩。

2.6 各家論述

醫方集解》:黃柏龜版滋腎之藥,杜仲牛膝腰膝之藥,皆以補腎而強陰也。河車名曰混沌皮,用氣血補氣血,借後天以濟先天,故曰補天。加陳皮者,於補血之中而兼調其氣也。冬月寒水用事,故加乾薑以助陽;夏月火旺灼金,故加五味子以保肺。

2.7 摘錄

攝生衆妙方》卷十一

3 醫級》卷八:補天丸

3.1 處方

紫河車(初胎者1具,米泔洗淨,入砂鍋內,用水1碗煮沸,候冷取起,放小竹籃中,用紙密糊烘乾)、黃柏(蜜炒)、知母(乳炒)、龜版(酥炙)3兩,熟地5兩(煮),牛膝(酒洗)1兩半,蓯蓉(酒洗)1兩半,麥冬1兩半,山藥1兩半,虎脛骨(酥炙)1兩半,茯神1兩半,杜仲3兩,首烏3兩,人蔘3兩,白芍3兩,生地3兩,天冬3兩,當歸3兩,五味3兩,枸杞2兩。

3.2 製法

上爲末,豬脊髓三條,蒸熟,煉蜜爲丸。

3.3 功能主治

男婦虛損勞傷,形體羸乏,腰背疼痛遺精帶濁。

3.4 用法用量

每服70-80丸,空心淡鹽湯送下。

冬,加乾薑

3.5 摘錄

醫級》卷八

4 丹溪心法》卷三

4.1 組成

補腎丸紫河車(洗淨,用布繳幹)。

4.2 主治

痿證虛勞氣血俱虛,骨蒸發熱,羸瘦神疲

4.3 用法用量

更加五味子半兩。

4.4 製備方法

上搗細,焙,爲末,酒調米糊爲丸。

4.5 各家論述

醫方考》:此方即補腎丸人胞也。人胞者,亦精血之所融結,乃無極之極,未生之天也。已生之後,天癸虛損,補以草木之藥,非其類也,卒難責效。人胞名曰混沌皮,則亦天耳,以先天之天而補後天之天,所謂補以類也,故曰補天。

4.6 附註

若治虛勞發熱者,又當以骨蒸藥佐之。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