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概述
發生於鼻部的脈管瘤以血管瘤爲多見,其他少見的腫瘤有血管內皮細胞瘤、血管外皮細胞瘤、纖維血管瘤、血管纖維瘤以及血管淋巴管瘤。血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腫瘤或血管畸型。鼻部血管瘤多發生於鼻腔內,尤以發生於鼻中隔者爲多,亦可發生於鼻骨、鼻前庭和上頜竇。
3 診斷
檢查鼻腔可見紫紅色的新生物,瘤體質軟,多有壓縮性和推讓性,觸之易出血,但無浸潤表現。如有繼發感染,其表面糜爛、壞死和伴有息肉。若病變 只限於竇內,鼻腔可無改變,故往往不易診斷。穿刺上頜竇,針管內可流出血液。X線平片檢查可能有以下幾種改變:①鼻腔及同側上頜竇及篩竇密度均勻增高,類似炎症改變;②上頜竇竇腔擴大,密度增高,類似囊腫樣改變;③竇壁骨質破壞,類似惡性腫瘤改變。血管瘤往往表現合併感染、壞死,鉗取活檢組織所見常反映不出疾病的真實情況,而且易於造成出血,但小而帶蒂的血管瘤可以一次切除,並做病理切片以確診。
4 治療措施
手術切除爲主要治療手段。對鼻中隔毛細血管瘤(亦稱鼻中隔出血性息肉)或原發於鼻腔內較小的血管瘤,可經鼻前孔加以切除。手術中應將腫瘤基底所附軟骨膜一併切除,以防復發。對於較大、基底較寬及容易出血的鼻腔、鼻竇血管瘤,可通過面中部脫殼手術加以切除,或另取鼻外途徑進行手術,必要時尚需先行超選頜內動脈造影與栓塞術,以便了解病變範圍和減少術中出血。術前放療亦可減少術中出血,術後放療有防止復發之效。
5 病因學
2.慢性炎症說 如出血性息肉,可發生於肉芽組織的血管變性,亦有人以爲上頜竇海綿狀血管瘤系息肉扭轉、靜脈瘀滯等營養障礙所致。
3.外傷說 鼻中隔前下部易受外傷、乾燥等刺激,而毛細胞管瘤亦多發於此處,或與外傷有關。
4.內分泌說 鼻腔血管瘤可於懷孕期突然出現或增大,產後又縮小,且常出現於妊娠後期,可能與當時血循環障礙或內分泌活動有關。
5.真正良性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