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螄散

中醫學 中藥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bīng sī sǎn

2 概述

冰螄散方劑名,出自《外科正宗》卷二方[1]

3 處方

田螺(去殼,日中線穿曬乾)五枚,煨砒石一錢二分,冰片一分,硇砂二分[1]

田螺5枚(去殼,線穿曬乾)白砒3.6克(面裹煨熟)冰片0.3克 硇砂0.6克

4 製法

上藥爲細末[1]

螺肉切片,同白砒共碾爲細末,加硇砂冰片再碾,小罐密收。

5 功能主治

主治瘰癧日久,堅核不消[1]

瘰癧日久,堅核不消,或服消藥不效者,用本方點落癧核。又治癭瘤患大而蒂小,及諸般高突、異形,難以描述者。

6 用法用量

用時先用艾炷灸核上七壯,待灸瘡起泡,以針挑破,將上藥一至二釐津唾調敷患處[1]

用時先用艾炷灸瘰癘核上七壯,灸瘡起泡,以小針挑破,取藥末0.03~0.06克,津唾調成餅狀,貼灸頂上,綿紙封貼瘰癧核,勿使移動泄氣。七日後,四邊裂縫;再七日,其核自落;再搽玉紅膏,內服補藥,助其收口。

7 使用注意

馬刀根大面小及失榮忌用。

8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22.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