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概述
鼻穿爲經外奇穴別名,即上迎香[1]。出《鍼灸雜誌》。主治鼻息肉、頭面疔瘡、鼻塞、面神經麻痹、急性鼻炎等[2]。
上迎香爲經外奇穴名(shàngyíngxiāng EX-HN8)[3][4]。出《銀海精微》 。別名鼻通、鼻穿、穿鼻[5]。在面部,當鼻翼軟骨與鼻甲的交界處,近鼻脣溝上端處[5]。有清利鼻竅,通絡止痛的作用。
7 鼻穿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上迎香穴在面部,當鼻翼軟骨與鼻甲的交界處,近鼻脣溝上端處[5][6]。
上迎香穴位於面部,鼻翼軟骨與鼻甲的交界處,近鼻翼溝上端處。正坐仰靠取之[6]。
上迎香穴位置缺如,近代定位於鼻骨下凹陷中,當鼻脣溝上端盡處[6]。
《鍼灸雜誌》:位於面鼻相交部,適與鼻根至鼻尖的中點平高[6]。
9 鼻穿穴穴位解剖
上迎香穴下有皮膚、皮下組織、提上脣鼻翼肌。分佈有眶下神經,滑車下神經的分支,面神經的頰支和內眥動、靜脈。
9.1 層次解剖
9.2 穴區神經、血管
11 鼻穿穴主治病證
上迎香穴主治鼻炎,敏性鼻炎,肥大性鼻炎,萎縮性鼻炎,鼻部瘡癤,鼻竇炎,鼻塞、鼻中癔肉,過敏性鼻炎,暴發火眼,迎風流淚、感冒頭痛等。
上迎香穴主治頭痛、鼻塞、鼻中癔肉、暴發火眼、迎風流淚、鼻炎、鼻旁竇炎等[7]。
15 參考資料
- ^ [1]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90.
-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33.
- ^ [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4]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9.
- ^ [5]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3.
- ^ [6]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42.
- ^ [7]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