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葛根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biān fú gě gēn

2 出處

《中國藥植志》

3 拼音名

Biān Fú Gě Gēn

4 別名

葡萄根、磨石豆根(《吉林中藥手冊》),山花子根、光光葉根(《山東中藥》)。

5 來源

防己科植物蝙蝠葛根莖。4~5月或8~10月間採挖,除去殘莖、鬚根及泥土,曬乾

6 生境分佈

產河北、山東、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四川等地。

7 性狀

乾燥根莖圓柱形(四川商品都對開呈半圓狀條形),長30~50釐米,徑1~5釐米,常扭曲,有稀疏細根、細根痕或芽痕,頂端有地上莖殘基,具縱皺,皮孔稀少。外表棕黃色至棕黑色(颳去粗皮者呈灰白色或灰棕色),木栓易剝落,內部現淡黃色。折斷面平坦,呈纖維性;木質部深黃色,分列成束,常8~15束或多至18束,輻射如輪;髓部棉白色。氣無,味甚苦。以根莖租長、色外黃內白、無鬚根者爲佳。

8 化學成份

日本產蝙蝠葛根莖含生物鹼山豆根鹼山豆根醇靈鹼、山豆根二醇靈鹼、華紫堇鹼、光千金藤定鹼、光千金藤鹼、尖防己鹼、N-去甲基尖防己鹼

前蘇聯產蝙蝠葛根莖含生物鹼千金藤鹼、尖防己鹼、N-去甲基尖防已鹼、蝙蝠葛鹼、木蘭花鹼、山豆根鹼青藤鹼山豆根異醇靈鹼。

9 性味

①《四川中藥志》:"味苦辛,性寒,無毒。"

②《浙江民間常用草藥》:"苦,寒。"

11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3錢。

12 附方

①治痢疾腸炎蝙蝠葛根五錢至一兩,水煎服:或用蝙蝠葛根五錢,徐長卿三錢,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②治四肢麻木蝙蝠葛根五錢。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③治絛蟲病蝙蝠葛幹根一至三錢。水煎服。(《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④治胃痛腹脹蝙蝠葛根或莖藤二至三錢。水煎服。(《陝西中草藥》)

13 臨牀應用

治療扁桃體炎咽喉炎:取蝙蝠葛根鬼針草各2.5斤,磨粉過篩,製成浸膏片,每片0.5克。每次2~4片,日服3次。治療扁桃體炎16例,咽喉炎4例,除2例因高燒加用退熱藥外,均未用其它藥物。治程2~5天平均3.15天,皆愈。

此外,用蝙蝠葛根各種製劑(針、片、煎劑)治療慢性氣管炎,亦有一定療效。

14 摘錄

《*辭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