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母飲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bèi mǔ yǐn

2 聖濟總錄)卷五十:貝母飲

2.1 處方

貝母去心百合各45克 紫菀(去苗)桑白皮 桔梗(炒)各30克 麥門冬去心,焙)45克 大黃(蒸)22.5克 甘草(炙)15克

2.2 製法

上八味,嚼咀如麻豆。

2.3 功能主治

主肺臟有熱,咽喉口乾咳嗽氣促痰壅。

2.4 用法用量

每服9克,以水150毫升,煎取100毫升,去滓,食後溫服,一日二次。

2.5 摘錄

聖濟總錄)卷五十

3 《外臺》卷九引《深師方》:貝母飲

3.1 別名

貝母湯

3.2 處方

貝母2兩,石膏(綿裹,碎)2兩,桂心2兩,麻黃(去節)2兩,甘草(炙)2兩,杏仁30枚(去皮尖雙仁者),生薑5兩,半夏5兩(洗)。

3.3 製法

上切。

3.4 功能主治

上氣咽喉窒塞,短氣不得臥。倚壁而息,腰背苦痛,支脅滿不能食面色萎黃

3.5 用法用量

貝母湯(《千金》卷十七)。

3.6 注意

海藻菘菜羊肉、生蔥、餳等。

3.7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咽喉窒塞胸滿,必是寒鬱熱邪不得發越,故用麻、杏、甘、石,加姜、半以滌痰涎,桂心以通血脈貝母以清肺氣,雖雲輔佐,實緩麻黃石膏之性耳。

3.8 摘錄

《外臺》卷九引《深師方》

4 聖濟總錄》卷五十

4.1 別名

貝母湯

4.2 組成

貝母去心)1兩半,百合1兩半,紫菀(去苗)1兩,桑根白皮1兩,桔梗(炒)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半,大黃(蒸)7錢半,甘草(炙)半兩。

4.3 主治

肺臟熱,咽喉口乾咳嗽氣促,痰壅。

4.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以水1盞,煎取7分,去滓,食後溫服,1日2次。

4.5 製備方法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4.6 附註

貝母湯(《原書卷一二四)。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