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母膏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bèi mǔ gāo

2 《直指》卷二十四:貝母膏

2.1 處方

貝母3錢半,半夏(生)2錢半,南星2錢半,五倍子2錢半,白芷2錢半,厚黃柏2錢半,苦蔘2錢半,虢丹(煅)1錢半,雄黃1錢。

2.2 製法

上爲細末。

2.3 功能主治

惡瘡,頑癢烘熱,及婦人血風,遍身紅斑圓點,斑腫漸發疹痱,開爛成皰癢痛。頭禿瘡

2.4 用法用量

初用蜜水調敷,兩3次後,只幹摻。先以蜂房白芷苦蔘大腹皮荊芥煎湯燻洗,拭乾即用藥。或間有留滯不愈,以好膏藥貼之。

2.5 摘錄

《直指》卷二十四

3 馮氏錦囊·雜證》卷十二

3.1 組成

玄蔘(焙)1兩,山梔(炒)1兩,天花粉(焙)1兩,川貝母(焙)1兩,枳殼(焙)1兩,橘紅1兩,百部(炒)1兩,黃芩(焙)1兩,杏仁(去皮尖,炒)1兩,桔梗(焙)5錢,粉甘草(焙)5錢,薄荷(焙)7錢(淨葉)。

3.2 主治

兒風天哮

3.3 用法用量

燈心湯淡竹葉湯化下。

3.4 製備方法

煉蜜爲丸,如彈子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