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氏锦囊
《冯氏锦囊》即《冯氏锦囊秘录》。清·冯兆张撰于1702年。包括《内经纂要》、《杂症大小合参》、《脉诀纂要》、《女科精要》、《外科精要》、《药按》、《痘疹全集》、《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八种。分别介绍基础理论,脉诊,药物,内、儿、妇、外科病证证治。全书内容丰富,收集民间效方亦较多。
-
坚肠汤
《冯氏锦囊·痘疹》卷十四:坚肠汤:处方:黄耆(炙)1钱,白术(炒黄)1钱,山楂肉7分,川芎5分,陈皮(留白)5分,升麻(酒炒)3分,肉果(面裹煨,去油)1钱。《鸡峰》卷二十:组成:陈秔米1升,神曲3两,麦芽3两,生姜1斤(干秤),陈皮5两,荆三棱2两,青皮1两半,茴香1两,桂1两,荗1两,白芷1两。虚人米饮服。
-
解毒至宝神丹
处方:人参三七(微火焙,研)2钱,嫩滑石(细研)3钱,真琥珀(研细末)4分,珍珠(生研极细)4分,生甘草(晒燥,研细)1钱。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杨梅结毒,一切热毒,久患骨蒸,热毒流注,六脉俱数。用法用量:每服2分,加至3-4分,人小者1分加至2分,萆薢3钱煎汤调服。制备方法:各研极细和匀。
-
金丝膏药
处方:当归5钱,川芎5钱,苍术5钱,香白芷5钱,赤芍药5钱,木鳖子5钱,大黄5钱,草乌头5钱,香油4两,沥青半斤,松香半斤,乳香(另研)2钱5分,没药(另研)2钱5分。功能主治:打扑伤损,闪肭疼痛,风湿气痛。制备方法:前8味同香油4两熬,去滓;
-
款花五味子汤
处方:款冬花2钱,五味子2钱,麻黄2钱,马兜铃2钱,杏仁(去皮尖)2钱,甘草(炙)1钱。功能主治:小儿久嗽。用法用量:水煎,食远服。摘录:《冯氏锦囊·杂症》卷十二《冯氏锦囊 杂症》卷十二:方名:款花五味子汤组成:款冬花2钱,五味子2钱,麻黄2钱,马兜铃2钱,杏仁(去皮尖)2钱,甘草(炙)1钱。
-
连翘解毒汤
摘录:《幼科直言》卷五《冯氏锦囊·外科》卷十九:连翘解毒汤:处方:丹皮、牛膝、木瓜、金银花、桃仁(汤浸、去皮)、连翘、天花粉、甘草节、僵蚕、米仁。摘录:《冯氏锦囊·外科》卷十九《万氏家抄方》卷六:组成:赤芍、连翘、甘草节、牛蒡子、白芷、当归、木通、川芎、穿山甲。少阴经,加黄连;阳明经,加升麻、葛根;
-
扑汗方
《魏氏家藏方》卷四:扑汗方:处方:牡蛎蛤粉制法:牡蛎研粉,加入好蛤粉三分之一。摘录:《魏氏家藏方》卷四《婴童百问》卷九:组成:黄连半两,牡蛎粉半两,贝母半两,米粉1升。主治:表虚自汗。用法用量:熥洗后,用面扑肾囊潮汗处。《全幼心鉴》卷四:组成:牡蛎、麻黄根、赤石脂、糯米粉、贝母。主治:小儿汗证。
-
升花散
《冯氏锦囊 痘疹》卷十四:组成:穿山甲(土拌,炒黄,取头上及前足者佳)1两,红曲1钱(略焙)。主治:痘疹初发不起。用法用量:用雄鸡冠血和酒酿调服,人大钱余,人小自4-5分至7-8分。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壮阳固本地黄丸
主治:元阳衰惫已极。制备方法:上为末,用熟地、河车、枸杞鹿角四膏八药杵好为丸。
-
芫荽酒
《冯氏锦囊 痘疹》卷十四:组成:芫荽4两。主治:痘出不快。用法用量:以好酒2钟,先煎数沸,入芫荽,再煎少时,用物合定,不令泄气。候温噀,从项至足,勿喷头面,使香气袭运,自然出快。制备方法:上细切。
-
治疟神方
《冯氏锦囊 杂症》卷十三:方名:治疟神方组成:上好甜香肉桂(去尽粗皮)1钱余。主治:疟,久发寒热不已。用法用量:疟将作时,囫囵预舍口中,则寒退热轻,神爽思食而愈。附注:本方方名,《仙拈集》引作 肉桂片。
-
三疟神方
《冯氏锦囊》卷十三:方名:三疟神方组成:人参8分,白术(炒黄)1钱,青皮4分,陈皮6分,猪苓4分,泽泻4分,甘草3分,柴胡6分,黄芩8分,茯苓8分,半夏8分,常山(酒炒)6分,草果6分,姜皮3片,大枣2枚。主治:疟疾年久不愈。用法用量:水煎7分,发日五更服。
-
养荣归脾汤
《冯氏锦囊 杂症》卷十一:方名:养荣归脾汤组成:熟地8钱,酸枣仁2钱(炒,研),鸡腿白术3钱(炒黄),白芍1钱2分(酒炒),白茯苓1钱5分,牛膝2钱,麦冬2钱(炒燥),五味子6分,上肉桂(去皮)8分。主治:一切劳伤发热,咳嗽吐血,似疟非疟,懒食倦怠,寸洪尺弱。用法用量:加灯心、莲子,水煎,食前温服。
-
种子金丹
《冯氏锦囊 杂症》卷十四:方名:种子金丹组成:川附子1只,草乌1两,川乌1两,母丁香1两,紫梢花1两,官桂1两,雄黄5钱,蟾酥1两,良姜5钱,五倍子5钱,倭硫7钱5分,黄柏1两,牡蛎1两,蛇床子2两,苏合油1两。主治:阳痿遗精,不育。用法用量:梦遗,水磨涂脐中;制备方法:上为末,白术煎膏,溶化蟾酥为锭。
-
种子药酒
《冯氏锦囊 杂症》卷十四:方名:种子药酒组成:淫羊藿半斤,淮生地4两,当归2两,枸杞子2两,胡桃肉4两,五加皮2两。功效:种子。用法用量:上锉片,酒浸,重汤蒸透,男女俱服。如遇入房,调服人参细末1钱。
-
顺正集香散
《幼幼新书》卷十引《医方妙选》:方名:顺正集香散别名:集香散组成:降真香1两,沉香1两,檀香(各锉)1两,乳香(研)1两,安息香1两,人参(去芦头)1两,茯神半两,酸枣仁半两。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8分1盏,入麝香少许,煎至5分,去滓温服。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附注:集香散(《冯氏锦囊 杂症》卷三)。
-
香薷煎
《本草图经》引《胡治方》(见《证类本草》卷二十八):方名:香薷煎组成:干香薷50斤。主治:水病肿胀,不消食。制备方法:上锉,纳釜中,以水淹之,水出香薷上1寸,煮使气力都尽,清澄之,严火煎令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主治:小儿发迟。附注:香粉膏(《冯氏锦囊 杂症》卷三)、香薷散(《幼科证治大全》)。
-
圆明拨云锭子
《冯氏锦囊》卷六:方名:圆明拨云锭子组成:炉甘石1斤(煅过,用黄连半斤,水2碗煎5-7沸,淬7次,只取净末2两),硼砂1两,片脑1钱,麝香2分,海螵蛸2钱,珍珠1钱,血竭3钱,乳香1钱,没药1钱。主治:远年近日一切眼疾。用法用量:以黄连膏子和剂,捏成锭子,净水磨化点。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
-
润肺化痰膏
《冯氏锦囊 杂症》卷十二:方名:润肺化痰膏组成:大白梨汁1斤,白茯苓4两(乳制,晒干,研极细末),麦冬4两(熬汁),川蜜1斤,川贝母2两(去心,研末),核桃肉4两(去皮净,捣烂)。主治:小儿哮喘。制备方法:先将梨汁熬熟,次将蜜炼熟,入前药在内,再熬成膏。
-
秘传神效散
《本草纲目》卷七引邵以正方:方名:秘传神效散别名:秘授神效散组成:久碎瓦片(用路上墙脚下往来人便尿处)1块。功效:理伤续断。主治:跌扑损伤,骨折骨碎,筋断痛不可忍。在上食前服,在下食后服。制备方法:上洗净,火煅,米醋淬5次,黄色为度,刀刮细末。附注:秘授神效散(《冯氏锦囊 杂症》卷十九)。
-
梅疮神效丸
《冯氏锦囊 外科》卷十九:方名:梅疮神效丸组成:棉花核半升(炒),肥皂核半升(炒黄),槐花米半升(炒),广胶半升(楚皮拌炒),马料豆半升(炒),麻子半升(炒)。主治:杨梅疮。用法用量:每服5钱,酒送下。加减:生在上身者,加川山甲2两(土炒)。制备方法:上为末,雄猪胆汁为丸。
-
稀痘卿鱼方
《冯氏锦囊 痘疹》卷十四:方名:稀痘卿鱼方组成:鲫鱼不拘大小。功效:稀解痘毒。用法用量:去肠鳞,不可用水洗,将芫荽切细,略用盐,入鱼腹内,外以草纸包裹,火中煨熟,陆续与儿尝食。
-
稀痘鼠肉方
《冯氏锦囊 痘疹》卷十四:方名:稀痘鼠肉方组成:雄肥鼠、砂仁。功效:稀痘。用法用量:取雄肥鼠去毛肠秽,用砂仁、食盐和水煮烂食之。痘出稀少。未食荤时与食尤妙。
-
新定催生保产万全方
《冯氏锦囊 杂症》卷十七:方名:新定催生保产万全方别名:催生万全汤组成:人参、当归、川芎、桃仁、干姜、甘草、红花、肉桂。用法用量:加大枣1枚,水煎,温服。附注:催生万全汤(《胎产心法》卷中)。
-
蒙姜黄连丸
《济生》卷四:方名:蒙姜黄连丸别名:家姜黄连丸组成:干姜(炮)1两,黄连(去须)1两,缩砂仁(炒)1两,芎1两,阿胶(锉,蛤粉炒)1两,白术1两,乳香3钱(另研),枳壳半两(去瓤炒)。主治:妊娠冷物伤脾,辛酸损胃,冷热不调,胎气不安,气血凝滞,下痢赤白,时有时无,肠鸣后重,谷道疼痛者。赤痢,甘草汤送下;
-
蜜蒙花散
《圣惠》卷八十四:方名:蜜蒙花散别名:羊肝散、密蒙散组成:蜜蒙花3两,青葙子1两,决明子1两,车前子1两。用法用量:每服蜜蒙花1钱半,诸药各半钱,相和令匀,用羊肝1大片,切破,掺诸药在肝内,以湿纸裹,煨令熟,空心量力食之。附注:羊肝散(《普济方》卷四○四)、密蒙散(《冯氏锦囊 杂证》卷十四)。
-
女科精要
《冯氏锦囊秘录》为丛书,又名《冯氏锦囊》,50卷,清·冯兆张撰于1702年。包括《内经纂要》、《杂症大小合参》、《脉诀纂要》、《女科精要》、《外科精要》、《药按》、《痘疹全集》、《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八种。分别介绍基础理论,脉诊,药物,内、儿、妇、外科病证证治。全书内容丰富,收集民间效方亦较多。
-
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
《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为《冯氏锦囊秘录》系列丛书之一。又名《冯氏锦囊》。清·冯兆张撰于1702年。包括《内经纂要》、《杂症大小合参》、《脉诀纂要》、《女科精要》、《外科精要》、《药按》、《痘疹全集》、《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八种。分别介绍基础理论,脉诊,药物,内、儿、妇、外科病证证治。
-
玄牝
玄牝为气功术语。出《道德经》。这里玄牝是指人体生命之根本。后世对玄牝认识有两种见解。即并非实体,也不定位,是不能以形色相求得的,只是在练功中体现(见《脉望》)。如《冯氏锦囊》认为身中一窍,《养生秘录》认为二肾之间及宫脾为玄牝,《灵剑子》认为髓门,《奇经八脉考》认为任督二脉,《胎息经注》认为丹田等。
-
保婴至宝锭子
别名至宝锭子处方留白广陈皮1两(炒),莱菔子(拣红润者,洗净,晒干)1两(炒),蓬术1两(炒),三棱1两(炒黄),麦芽(炒熟,另磨净末)1两,厚朴1两(姜汁炒),苍术1两(炒深黄),香附子1两(炒),草豆蔻(拣粗绽者)1两(炒),鹅眼枳实(取新切而紧小者)1两(炒),山楂肉1两5钱,神曲2两(打糊为锭)。
-
耳衄
耳衄的病因病机:肾开窍于耳,手足少阳经脉循行耳部,故耳衄常见于肝胆火旺、肾虚火旺以及饮酒多怒之人。《冯氏锦囊》:“耳中出血,少阴火动所致。”治法:滋阴降火。方药:可用六味丸合导赤散、柴胡梅连散之类治疗。外治法:用十灰散或龙骨末吹耳中。《疡医大全》卷十三治耳衄用“白龙骨研细吹耳内。
-
阿胶地黄丸
处方:熟地膏(用熟地1斤,将8两煮汁,去滓,入8两汁内,煮烂成膏)、牡丹皮3两(焙),山茱萸4两(去核,酒拌蒸,晒干,炒),白茯苓3两(人乳拌透,晒干,焙),怀山药4两(炒黄),泽泻2两(淡盐水拌炒),麦门冬(去心)4两(炒),真阿胶3两(切块,蛤粉拌炒成珠)。功能主治:金水两脏受伤,咳嗽吐血。
-
人参宁肺汤
《冯氏锦囊 杂癥》卷十二:组成:人参3钱,五味子3钱,茯苓3钱,白术3钱,陈皮(去白)3钱,甘草(炙)3钱。主治:小儿肺胃俱寒,涎喘气急,不得安眠。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食远服。《奇效良方》卷三十:组成:人参2钱,陈皮2钱,粟壳1钱半,乌梅1钱半,桑皮1钱,甘草1钱。主治:日久咳嗽不止。
-
至圣宁心丹
《冯氏锦囊 杂证》卷五:组成:人参1钱,防风1钱,天麻(煨)1钱,蝎梢(去毒)1钱,龙脑1钱,茯神1钱,甘草(炙)1钱,枣仁1钱,朱砂(水飞)5分,麝香1字。用法用量:用去心麦门冬煎汤研化,食远服。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白米饭心为丸,如芡实大。主治:小儿惊、风、痰、热四证。用法用量:麦门冬汤送下。
-
三黄犀散
《冯氏锦囊 杂证》卷三:方名:三黄犀散组成:犀角屑、大黄(酒蒸)、钩藤、栀子仁、甘草、黄芩各等分。主治:脏腑热秘。用法用量:热汤调服。制备方法:上为末。
-
养营益卫补心清肺育脾和肝滋肾膏子
先用建莲子(去心农)2斤,入清水煎取头汁、二汁,去莲子,入上药煎取头汁、二汁,滤去滓,慢火熬成浓膏子。功效:养营益卫,补心清肺,育脾和肝滋肾。用法用量:每晚服4钱,用桂园汤送下。制备方法:将膏子入前药细末和膏子为丸。
-
神仙一黄散
《冯氏锦囊 杂症》:方名:神仙一黄散组成:硫黄、黄丹(炒)、川白芷各等分。功效:温补其精血。主治:小儿脑冷,鼻孔中出浆水,日久不愈,气息甚恶者。用法用量:用少许吹鼻中。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梅疮膏药
《冯氏锦囊 外科》卷十九:方名:梅疮膏药组成:乳香5钱,没药5钱,孩儿茶7钱,冰片1分,轻粉5分,麝香1分。主治:杨梅疮。用法用量:临用摊贴。制备方法:用猪油(熬,去滓)2两,加香油3钱同熬,离火稍冷,入乳香、没药、孩儿茶搅匀,又入冰片、轻粉、麝香。
-
梅疮擦药
《冯氏锦囊 外科》卷十九:方名:梅疮擦药组成:水银1两,胆矾5分,枯矾5分,麝香2分。若病人无力,代擦亦可,擦完仰卧,用被盖暖掩脐,更用帕子包头,再擦手心,连擦3日,食淡粥7日。若口齿发肿,涎水,火也,用绿豆汤含吐。制备方法:先将矾、香于石器中为细末,后入水银,加香油少许研匀,分作3份。
-
稀痘乌鱼汤
《冯氏锦囊 痘疹》卷十二:方名:稀痘乌鱼汤组成:七星大乌鱼1尾(小者2-3尾)。功效:稀痘。用法用量:12月30日黄昏时,煮鱼汤将儿遍身浴洗,耳鼻口孔,各要水到,不可因鱼腥而用清水洗去。
-
稀痘龙凤膏
《冯氏锦囊 痘疹》卷十四:方名:稀痘龙凤膏组成:地龙(细小红活白颈者佳)、乌鸡卵1个。用法用量:用鸡卵开1小窍,入地龙在内,夹皮纸糊其窍,饭上蒸熟,与儿食之。每岁立春日食1枚,终身不出痘疮。凡值痘症时行,即食1-2枚甚妙,或春分日亦可食。
-
熟枣汤
方出《圣惠》卷三,名见《冯氏锦囊 杂症》卷十二:方名:熟枣汤别名:熟枣仁汤组成:酸枣仁1两(炒令香熟)。主治:胆虚不得睡。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竹叶汤调下,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为细散。附注:熟枣仁汤(《会约》卷七)。
-
内经纂要
《内经纂要》为《冯氏锦囊秘录》系列丛书之一。又名《冯氏锦囊》。清·冯兆张撰于1702年。包括《内经纂要》、《杂症大小合参》、《脉诀纂要》、《女科精要》、《外科精要》、《药按》、《痘疹全集》、《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八种。分别介绍基础理论,脉诊,药物,内、儿、妇、外科病证证治。
-
虚嗽
虚嗽病证名。咳嗽之属气虚、血虚者。见《冯氏锦囊》卷十二。气虚者,日间嗽,多吐痰白沫,或恶心,用六君子汤加款冬花、五味子。血虚者,夜嗽多渴,痰不易出,或发热,用六味汤加麦门冬、五味子。参气虚咳嗽、血虚咳嗽、日间嗽、夜嗽、咳嗽条。
-
烂疬
烂疬病名。指阳明经部位的瘰疬且易溃难敛者。《冯氏锦囊秘灵》卷十九有:“瘰疬者手足少阳蕴热积滞所致也。二经多气少血,所以结核坚而不溃,延蔓串通。若阳明经则气血多而溃矣。俗名烂疬。”其证治可参见瘰疬条。
-
保产万全汤
《仙拈集》卷三处方归身1钱半,川芎1钱半,菟丝1钱半,白芍1钱,贝母1钱,黄耆8分,荆芥穗8分,蕲艾7分,厚朴7分,羌活5分,生甘草5分。主胎前不拘月数,偶伤胎气,腰疼腹痛或血下势欲小产;交骨不开,横生逆下,或婴儿死于腹中,命在垂危。用法用量:上加胶枣1枚,水煎,食前温服。
-
保胎神效丸
《冯氏锦囊·杂症》卷十七别名保胎丸、保胎神佑丸处方白茯苓2两(要色白坚重者),真于术1两(米泔水浸1宿,去皮芦净,切片晒干,同黄土炒),条芩(酒拌炒,须拣实心细条)1两,香附子(童便浸2日,炒熟)1两,元胡索(陈米醋拌炒)1两,红花(隔纸烘燥)1两,益母草(净叶)1两,真没药3钱(新瓦上隔火焙去油)。
-
白归汤
处方:川芎、当归、白芍(一方加甘菊,去心蒂)。功能主治:血虚头痛。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冯氏锦囊,杂症》卷六
-
白鹰粪散
处方:鹰粪(取白色,烧灰)、马齿苋不拘多少。功能主治:痘痂不落成瘢痕者。用法用量:蜜水调涂靥上。摘录:《冯氏锦囊·痘疹》卷十四《冯氏锦囊 痘疹》卷十四:组成:鹰粪(取白色,烧灰)、马齿苋不拘多少。制备方法:晒干烧灰。
-
贝母膏
《直指》卷二十四:贝母膏:处方:贝母3钱半,半夏(生)2钱半,南星2钱半,五倍子2钱半,白芷2钱半,厚黄柏2钱半,苦参2钱半,虢丹(煅)1钱半,雄黄1钱。功能主治:诸恶疮,顽痒烘热,及妇人血风,遍身红斑圆点,斑肿渐发疹痱,开烂成疱痒痛。用法用量:灯心汤或淡竹叶汤化下。制备方法:炼蜜为丸,如弹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