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味知母湯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bā wèi zhī mǔ tāng

2 註解

3 聖濟總錄》卷二十三

3.1 別名

知母湯

3.2 處方

知母(焙)3分,芍藥3分,麥門冬去心,焙)3分,柴胡(去苗)3分,澤瀉3分,石膏1兩半,黃芩(去黑心)半兩,甘草(炙)半兩。

3.3 製法

上爲粗末。

3.4 功能主治

傷寒數日不解,心躁煩亂,小腹脹急,臍下悶痛,大渴喘乏。

3.5 用法用量

知母湯(《普濟方》卷一三三)。

3.6 各家論述

《歷代名醫良方註釋》:傷寒數日不解,大渴煩亂,應爲失水之徵,但又小腹脹急,悶痛,是明顯的體液代謝失調。這與單純脫水是有所區別的。大渴心煩養陰是正法,所以用知母麥冬;表症不解而用柴胡;心躁煩亂,用石膏黃芩清熱;小腹脹急,用澤瀉利尿芍藥有活血作用,改善全身循環,糾正失調的功能處方組成藥物雖只八味,立法範圍則考慮到各個不同的方面。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