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苔 中醫診斷學 苔質 望診 舌診 中醫學 舌象
bō tāi
eroded fur[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剝苔又稱舌剝,指舌苔全部或部分剝脫,剝落處光滑無苔,暴露出舌質顏色的舌象[1] 。 舌苔剝落,長期剝蝕如地圖狀,多屬蟲積[2] 。若在熱性病中,舌苔於一二日內全部消失,舌光絳,或如鏡面,多是正不勝邪,肝腎真陰虧損而邪氣內陷的重證[2]。《辨舌指南》:“舌苔忽剝蝕而糙幹爲陰虛,剝蝕邊仍有膩苔爲痰溼。” 陰虛者宜滋養肝腎;痰溼所致當化溼祛痰;蟲積者宜驅蟲消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