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bái xuě wán
烏頭(去皮臍)、附子(去皮臍)、白附子、天南星、天麻、麻黃(去根節)、甘草(並生用)各等分。
上爲末,水浸宿炊餅爲丸,如櫻桃大,火煅寒水石粉爲衣。
傷寒頭痛,3日以內。
每服1丸,熱酒或蔥茶嚼下。良久以熱粥投之。
《聖濟總錄》卷二十四
硝石1兩,硫黃1兩,白礬1兩。
上以固濟了瓶子一所,先下消石,次下硫黃,後下白礬,其瓶蓋上留一小竅子,先掘一地坑,內更着水瓶子一所,坐令安穩,便將藥瓶坐於瓶上,用泥密固之,以慢火逼之,候竅中相次煙出盡,即卻泥之後,用大火熬令通赤,候冷,開瓶取出藥,於紙上攤,用甘草水灑地令溼,以盆合之,2日出火毒了,細研,用綠豆粉,以水調和,丸如梧桐子大。
頭偏痛。
本方方名,《醫方類聚》引作“白雪丹”。
《聖惠》卷四十
天南星(炮)1兩,烏頭(炮,去皮)、白附子(生)1兩,半夏(洗)1兩,滑石(研)1分,石膏1分,龍腦1分,麝香(研)1分。
痰壅胸膈,嘈逆及頭目昏眩睏倦,頭目脹痛。
每服30丸,姜臘茶或薄荷茶送下。
上爲末,稀麪糊爲丸,如綠豆大。
食後服爲佳。
頭目昏眩:予每遇頭目昏困,精神懵冒,胸中痰逆,憒憒如中酒,則服此藥,良久間如搴一重裘,豁然清爽,頓覺夷暢。
《御藥院方》無烏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