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 清熱利溼 中醫學 消腫解毒 中藥學
bái huā shí zhú
白花石竹爲中藥名,出自《安徽中草藥》,爲《江蘇藥材志》記載的脫力草之別名[1]。
野蚊子草、粘蠅草、白花石竹[2]。
石竹科植物蠅子草Silene fortunei Vis.的帶根全草[2]。分佈山東、山西、陝西、甘肅、河南和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2]。
辛、澀,涼[2]。
清熱,利溼,解毒消腫[2]。
①治溼熱黃疸痢疾,腸炎,尿路感染,白帶,頸淋巴結結核[2]。煎服:30~60g[2]。
②治急性咽喉炎、扁桃體炎[2]。煎服並搗汁和蜜拭咽喉部[2]。
③治蝮蛇咬傷,鮮品搗爛絞汁服,渣敷傷口周圍;扭、挫傷,關節肌肉痠痛,浸酒外搽[2]。
本品含多種氨基酸、尿素、乙醇胺[2]。根、葉顯生物鹼、皁苷、鞣質等反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