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ā jiāo yuán
麥門冬(去心)、丹蔘、貝母(炒)、防風(去蘆.叉.頭)、柏子仁、茯神(去木)、杜仲(去粗皮.炒)、百部根,各半兩;幹山藥、阿膠(炒)、茯苓(去皮)、熟乾地黃、五味子,各一兩;遠志(去心)、人蔘,各一分。
上爲細末,煉蜜和圓,每兩作二十四圓。
治肺虛客熱,咳嗽氣急,胸中煩悸,肢體倦疼,咽乾口燥,渴欲飲泠,多吐涎沫,或有鮮血,肌瘦發熱,減食嗜臥。
又治或因叫怒,或即房勞,肺胃致傷,吐血嘔血,並宜服之。
每服一圓,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和滓溫服,少少頻呷,不拘時候。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