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註解
艾氏小杆線蟲[Rhabditis (Rhabditella) axei (Cobbold, 1884)Chitwood,1933]亦稱艾氏同杆線蟲,屬小杆總科的小杆科(Rhabditidae)。本蟲原營自生生活,常出現於污水及腐敗植物中,偶可寄生於人體,引起艾氏小杆線蟲病(rhabditelliasis axei)。該病曾認爲屬罕見線蟲病,但我國從1950年始報道,迄今已發現149例,分別從糞便和尿液中檢出,以糞檢者居多,達130例。
成蟲纖細,圓柱狀,體表光滑。食管呈杆棒狀,前後各有1個咽管球。尾部極尖細而長。雄蟲長約1.2mm。雌蟲長約1.5mm,生殖器官爲雙管型,子宮內含卵4~6個。蟲卵長橢圓形,大小48~52х28~32µm ,無色透明,殼薄而光滑,與卵細胞之間有透明的間隙,與鉤蟲卵相似,略小,極易混淆。
艾氏小杆線蟲營自生生活,雌雄交配後產卵,卵孵化出桿狀蚴。桿狀蚴能攝食,常生活於腐敗的有機物或污水中,經過蛻皮、發育成成蟲。各期蟲體對人工腸液(pH 8.4)有較高的耐受性,在人工胃液(pH 1.4)內蟲卵可存活24小時,但在正常人尿中存活不久。
人體感染途徑可能是經消化道或經泌尿道上行感染,在污水中游泳、捕撈水產品而接觸污水或誤飲污水均爲幼蟲侵入人體提供了機會。本蟲侵入消化系統常引起腹痛、腹瀉,但亦可無明顯的症狀和體徵;侵入泌尿系統可引起發熱、腰痛、血尿、尿頻、尿急或尿痛等泌尿系統感染症狀,腎實質受損時可出現下肢水腫和陰囊水腫、乳糜尿、尿液檢查有蛋白尿、膿尿、低比重尿和氮質血癥。
在尿液的沉澱物或糞便中發現蟲體或蟲卵是確診本病的依據。本蟲卵與鉤蟲卵相似,易混淆。成蟲與糞類圓線蟲極易混淆,可用小試管培養法鏡檢成蟲,根據形態學的特點區別,鑑別要點見表1。
我國已報道的人體感染分佈在湖北、湖南、貴州、河南、廣東、海南、新疆、西藏、浙江、上海、江西、福建、山東、陝西和天津等15個省市。日本、墨西哥、以色列等國也有病例報道。曾在兔、犬、猴和鼠等動物糞便中檢獲本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