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適應症
1.顱內各類非浸潤性良性腫瘤(表皮樣囊腫和蛛網膜囊腫除外),治療直徑在32mm以內的聽神經瘤、腦膜瘤和垂體瘤效果爲佳。
2.單發顱內轉移瘤,治療直徑在30mm以內療效較好。
3.位於中央區、其他功能區和腦深部的腦血管畸形(AVM),治療範圍在40mm以內者,尤其適合X刀治療。
4.輔助或強化治療
(2)經開顱手術而殘存的腫瘤。
(3)增強常規放射治療的療效。
5.對無法經開顱手術治療,並既往已接受過放射治療的顱內良性和惡性腫瘤,可作爲姑息性治療。
6.功能性疾病
(1)帕金森病的核團損毀。
(2)頑固性癲癇的癎竈或(和)核團損毀。
(3)扭轉性痙攣性疾病的核團損毀。
(4)頑頃固性精神疾病的核團損毀。
5 用品及準備
1.向患者及家屬說明治療過程。
2.由神經外科、放療科和CT室醫師組成的治療小組應認真作術前病例討論,擬定頭部定位部位,照射劑量及術後處理。
3.照射前常規作普魯卡因和碘過敏試驗。
4.照射前常規給鎮靜藥(安定10mg或苯巴比妥鈉0.1g)。
6 方法及內容
6.1 定位方法
(1)在局麻下安裝立體定向儀環及定位標尺。
(2)將患者送到CT室,作頭顱CT或MRI增強掃描,每層2mm,明確病變部位,計算出病變體積及病變中心點。
(3)將CT或MRI圖像放在數字化儀上,用電腦標記儀將CT或MRI圖像上定位標記點和病變中心點輸入電腦內,通過電腦直接計算X、Y、Z三維座標值,並將座標數打印出來。
(4)將帶有定位標記的CT或MRI圖像輸入治療計劃系統,經計算機處理繪製出病竈和周圍重要結構的三維成像,同時計算出每組照射野入射方向、大小、劑量和病變劑量分佈曲線,並打印出治療方案。
6.2 照射方法
(1)送患者到放射治療室,先將X、Y、Z三維座標在定向儀模擬器上進行反覆覈對,再將患者的頭部立體定向儀環固定在直線加速器牀的適配器上。
(2)再將定位框架固定在定向儀環上,用加速器激光點與定位框架上的X、Y、Z座標相吻合。
(3)將外準直儀固定在加速器的射線窗上,根據顱內病變的大小選擇不同規格的內準直儀口徑。
(4)根據治療計劃系統所制定的每組加速器和治療牀的角度及頭部照射野進行照射。
(5)不同的病變選擇不同的照射劑量,腦AVM的中心劑量爲20-50Gy(平均26.9Gy),腦膜瘤15-45Gy(平均37Gy),腦膠質瘤20-40Gy,聽神經瘤10-30Gy。
7 操作後管理
2.照射後常規應用20%甘露醇250ml和地塞米松10-20mg,靜滴2-3d後,改口服地塞米松0.75mg,3/d。對腦轉移瘤或腫瘤形狀不規則患者,需附加全腦照射一個療程。
4. 定期隨訪患者,可在照射後3-6個月複查頭顱CT或MRI檢查,以瞭解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