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疾病概述
Werner綜合徵的病因已經闡明,該病是由於染色體8p11-12發生退行性突變造成,突變基因已克隆成功,是一種類似於DNA解鏈酶的基因(Yu等.1996)。
Werner綜合徵患者皮膚成纖維細胞在體外培養時生長潛能顯着下降,與正常同齡人細胞相比,複製壽命顯着縮短,體外培養一般只能分裂2~10代,而正常人可分裂20~40代。Kill等[12]用抗體鑑定增殖細胞,發現Werner綜合徵患者增殖細胞的丟失速率與正常人相比增加了5~6倍。
由此可見,Werner綜合徵中一個基因的突變可同時引起體內衰老相關過程及體外培養細胞的衰老。這從另一個角度印證了體外複製衰老與體內衰老之間存在遺傳上的聯繫。
6 疾病描述
Werner綜合徵又名成人早老症。Werner首先於1940年報道此病,指出其特徵性表現爲硬皮病和白內障。Thannhauser於1945年作了更詳細的描述,並列出了本病的主要臨牀表現是:①身材矮小和老人外貌;②毛髮早年灰白和脫髮;③硬化性皮膚異色症;④青年性白內障;⑤骨質疏鬆;⑥性功能減退;⑦糖尿病。
7 症狀體徵
(1)皮膚
呈老人外貌。皮膚的結締組織、脂肪組織及肌肉萎縮。皮膚光滑、發亮,緊貼於皮下組織而不能被捏起,面部和四肢的遠端爲最明顯。鼻子變尖變細,形成鉤狀鼻。口腔四周皮膚形成放射狀皺紋。眼部結締組織萎縮形成眼球假突出。耳部皮膚萎縮耳部尖小。上述改變使面部成所謂“鳥樣外貌”。
足底及骨突出部如踝、跟、趾等部位皮膚角化過度,並形成潰瘍。潰瘍經久不愈,並逐漸擴大,深度可達骨和關節面。四肢皮膚有侷限性色素沉着或色素減退現象,有時全身瀰漫性色素增加或有雀斑樣皮疹。
(2)毛髮
毛髮灰白和脫落爲本病的特點之一。脫髮可爲瀰漫性稀疏或爲全脫。有時睫毛、腋毛、陰毛也脫落。
(3)眼
症狀發生早,進展快,常爲雙側性。臨牀表現爲青年白內障、虹膜睫狀體炎、色素性視網膜炎、藍色角膜和虹膜毛細血管擴張症等。
(4)其它方面
身材矮小,發育停頓。半數患者聲音音調細而高或聲音嘶啞。喉鏡檢查喉部及聲帶正常或萎縮,血管擴張,聲帶運動差。
四肢肌肉萎縮,但肌電圖、尿肌酸和血清乳酸脫氫酶、門冬氨酸氨基移換酶大多正常,說明肌肉不是急性破壞性病變。
骨質疏鬆多見於四肢和脊柱,顱骨一般不受侵犯,X線片上骨質疏鬆呈瀰漫性或侷限性。可發生四肢骨關節炎、脊柱強直性畸形、足畸形等。肌腱和關節的鈣化也常發生。肌腱韌帶鈣化多見於膝、踝和肘部。
心血管系統主要爲血管鈣化,下肢多見,其次爲主動脈和其它部位血管。臨牀上脈搏減弱或消失,引起缺血性壞死。
生殖系統方面可見外生殖器發育不良,男性睾丸萎縮,陰莖短小,前列腺體積小,陽痿。女性外陰和子宮體積較正常爲小,月經量少,經期不規則,性慾減退。
本病患者有44%合併糖尿病,症狀明顯者有多尿、多飲、體重下降等表現。輕型患者臨牀上無症狀,僅有尿糖和糖耐量不正常。糖尿病的合併症如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等罕見。約10%患者可發生腫瘤,多爲來自結締組織和中胚葉的肉瘤,如纖維肉瘤、成骨肉瘤、神經鞘肉瘤、腦膜瘤、色素性肉瘤、子宮肌瘤等。
9 病理生理
1、發病機制
本病有家族性,以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爲主,基本代謝缺陷尚不清楚。早期文獻中提到,許多內分泌失調如甲狀腺、甲狀旁腺、垂體和腎上腺機能失調均可引起本病。本病雖常伴生殖功能低下,但垂體促性腺激素、濾泡刺激激素和17—酮類固醇沒有恆定性異常。糖尿病可以是本病的一個組成部分。Fiold等認爲糖尿病是由於人體不能代謝食物中的糖,或由於脂肪組織的減少而不能儲存糖,用胰島素治療常常無效。Fleischmajer等對硬皮病樣皮膚進行了生化分析,發現下列兩個重要改變:①己糖胺和羥脯氨酸絕對增加,這是由於脂肪組織被結締組織取代的緣故。②基質中的硫酸皮膚素顯着增加,而尿中粘多糖的排泄量是正常的,血清氨基葡萄糖和整個多糖也在正常範圍之內。Werner病和早老之間的關係還不清楚。
2、病理變化
本病爲全身性疾病,各受損器官均有其相應的病理改變。此處僅介紹皮膚和肌肉的病理變化。
皮膚角化過度,表皮萎縮,棘細胞層次減少,基底層色素增加,皮膚附屬器減少或萎縮。真皮膠原纖維出現透明樣變,增粗,排列紊亂,彈性纖維數量正常或減少。真皮血管內皮細胞增生,管腔狹窄,血管周圍慢性炎症,以淋巴細胞浸潤爲主。皮下脂肪組織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