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瘴

中医病证名 瘴疟 中医内科学 常见病方药治疗 常见病饮食疗法 中医学 中医诊断学 中医常见病 疟疾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1 拼音

lěng zhàng

2 英文参考

algid miasma[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概述

冷瘴(algid miasma[1])为病证名[2]。又称寒瘴[2]。是指以寒甚热微,或但寒不热,或呕吐腹泻,甚则神昏不语,舌淡,苔白厚腻,脉弦滑等为常见症的瘴疟[2]

4 冷瘴症状

冷瘴患者寒甚热微,或但寒不热,或呕吐腹泻,甚则形寒肢冷、经脉拘急嗜睡不语、神志昏蒙,苔白厚腻,脉弦[3][4]

瘴疟指南·冷瘴》:“其症恶寒,发震,发热,头或痛或不痛,或呕吐,或不呕吐,胸膈痞闷,身重腰痛脚软,或先寒后热,或先热后寒,寒时虽厚衣被不能温,热时虽卧冷地不能凉,或大渴饮水,或一日一发,发时多,退时少,或间日三日一发,所兼之证极多,不能尽述。惟以其有寒,谓之冷瘴。”

5 证候分析

瘴毒内盛,湿浊蒙蔽心窍:感受瘴毒疟邪,而素体阳虚,或湿重于热,或湿从寒化,以致瘴毒湿浊壅闭,寒湿内盛,蒙蔽心神而发为冷瘴寒湿壅闭,阳气郁遏不能宣达,故寒甚热微,或但寒不热寒湿内困脾胃,升降失司,运化失调,故呕吐腹泻。瘴毒湿浊蒙蔽心窍神明失司,故神昏不语。苔白腻,脉弦,为寒湿内阻之象。[4][4]

6 冷瘴的治疗

6.1 方药治疗

冷瘴治宜温通或温下为主,如来复丹夺命散真武汤截疟丸姜附汤黑锡丹感应丸等方均可选用[4]。亦可用正气散和解散[4]

6.1.1 治法

冷瘴治宜解毒除瘴,芳化湿[4]

6.1.2 方药

冷瘴可用加味不换金正气散[备注]正气散加味不换金正气散)(验方):厚朴苍术陈皮甘草藿香佩兰草果半夏槟榔、菖蒲、荷叶治疗。方中以苍术厚朴陈皮甘草藿香半夏佩兰荷叶健脾理气燥湿化浊;槟榔草果截疟理气除湿;菖蒲豁痰宣窍。瘴毒湿浊,蒙蔽心窍而见神昏不语者,可加服苏合香丸[备注]苏合香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白术青木香犀角香附朱砂诃子檀香安息香沉香麝香丁香、荜拨、苏合香油、熏陆香、冰片芳香开窍[4]

6.2 食疗

[4]

6.2.1 治法

冷瘴治宜解毒除瘴,芳化湿浊。

6.2.2 推荐食材

冷瘴患者建议食用苍术厚朴花陈皮藿香佩兰荷叶草果等。

6.2.3 推荐食疗

1.熏气妙方:鲜胡荽50g,紫苏叶藿香各3g,陈皮砂仁各6g。煎沸后倾入大壶内,将壶嘴对准患者鼻腔,令吸其气。

2.苍藿茶:苍术10g,藿香10g,炙甘草10g,茯苓10g。将苍术藿香炙甘草茯苓放入杯中,冲人沸水,浸泡20~30分钟后饮用,饮后可再加沸水冲泡,冲泡3次为宜,每日2次。

3.厚朴花茶:厚朴花6g,橘皮3g,草果3g。将厚朴花橘皮草果打碎,放入杯中,冲入沸水,浸泡20~30分钟后饮用,饮后可再加沸水冲泡,冲泡3次为宜,每日2次。

7 关于瘴疟

瘴疟(malignant malaria[4][5]、miasmatic malaria[5])为病证名[6]。出《肘后备急方》。地方性疟疾之一[6]。是指感受山岚瘴毒引起的疟疾[6][6]。即发于岭南寒热不清的疟疾[7]瘴疟包括热瘴冷瘴和哑瘴[7]

详见瘴疟条。

8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19.
  3. ^ [3]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22-226.
  4. ^ [4] 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6:87-89.
  5. ^ [5]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6. ^ [6]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56.
  7. ^ [7] 石学敏主编.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3-55.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冷瘴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冷瘴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冷瘴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冷瘴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