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发病机制
作用于面、额及颏部的暴力,如引起头颈部过度仰伸且其强度超过前纵韧带的张应力时,则该韧带首先断裂。随着暴力的持续,可引起椎间隙破裂、后方小关节仰伸、关节囊撕裂,以致因上节椎体下缘在下节椎体上缘向后滑动而出现典型的颈椎后脱位。由于其局部的各种组织中以脊髓最为娇嫩,因此,当脊髓被嵌压于上节椎体后缘及硬膜囊前壁与下节椎板前缘及黄韧带之间时,甚易引起程度不同的损伤,一般表现为脊髓中央管症候群,也可有脊髓前中央动脉症候群等。如该患者原本存在椎管狭窄,则可加重损伤而引起脊髓横断性改变,以致出现脊髓完全性损伤。在这种情况下多伴有局部韧带及椎间盘等软组织的严重损伤,因此稳定性差,伤后易自动复位。
10 颈椎后脱位的临床表现
10.1 额面部或颏部损伤
10.2 颈部损伤的一般症状
10.3 脊髓损伤症状
约80%以上的颈椎后脱位病例伴有脊髓中央管症候群,或脊髓前中央动脉受压症候群等临床症状,前者表现为上肢重于下肢的四肢瘫痪、感觉分离及反射异常;而后者则表现为四肢痉挛性瘫痪等。
13 颈椎后脱位的诊断
颈椎后脱位在损伤后大多立即自动复位,因此不像其他部位的脱位那样易于判定。其诊断主要根据以下特点:
13.1 外伤史
13.2 临床表现
13.3 影像学检查
13.3.1 (1)X线平片
颈椎侧位片上可发现椎体前阴影增宽、受损椎节椎间隙前方开口增大及椎体边缘有撕脱性骨折等改变;颈椎侧位动力性片上则可显示颈椎椎节严重不稳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