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茶

中医学 中药材 中药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1 拼音

huáng niú chá

2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牛茶

2.1 拼音名

Huánɡ Niú Chá

2.2 别名

雀笼木、黄芽木、满天红、黄丝鸡兰、海牙茶、土苏木、黄尝

2.3 来源

藤黄科黄牛木属植物黄牛木Cratoxylon ligustrinum (Spach) Blume.,以根、树皮、嫩叶入药。根及树皮全年可采,洗净切碎,晒干;叶春夏采集,晾干。

2.4 性味

甘、微苦,凉。

2.5 功能主治

解暑清热,利湿消滞。用于感冒中暑发热急性胃肠炎黄疸

2.6 用法用量

3~5钱。也可作清凉饮料。

2.7 备注

(1)同属植物毛叶黄牛木Cratoxylon dasyphyllum Hand.-Mazz.又称红芽木,形态相似,功效相同。

2.8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黄牛茶

3.1 出处

出自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3.2 拼音名

Huánɡ Niú Chá

3.3 英文名

Leaf of Shortstyle Cratoxylum

3.4 别名

黄芽木、 雀笼木。

3.5 来源

药材基源:为藤黄科植物黄牛木的茎叶、根或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ratoxylum cochinchinense(Lour.)Bl.[Hypericum cochinchinense Lour.;Cratoxylum ligustrinum(Spach.)Bl.]

采收和储藏:根、树皮,全年均可采,洗净,切碎,鲜用或晒干;叶,春夏季采集,鲜用或晾干。

3.6 形态

黄牛木 灌木或小乔木,高2-10m。树干部有簇生的长枝刺。枝条对生,幼枝略扁,无毛,淡红色。单叶对生,叶柄长2-3mm;叶片薄革质或纸质,椭圆形或长圆形,长5-9cm,宽2-3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边缘全缘,两面均无毛,上面绿色,下面粉绿色,有透明腺点及黑点。聚伞花序有花1-3朵,腋生及顶生;总花梗长约1cm;花粉红色,直径约1cm;花梗长2-3cm;萼片5,椭圆形,全面有黑色纵腺条,果时增大;花瓣5,长为萼片粗短;腺体3,盔状,长约3mm,宽1-1.5mm,先端增厚反曲;子房上位,3室。蒴果椭圆形,长8-12mm,有宿存花萼。种子一侧有翅。花期4-5月,果期6月以后。

3.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热带阳坡的次生林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3.8 化学成份

叶含黄酮甙、酚类、糖类。根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

3.9 性味

甘淡;微苦;凉

3.10 归经

肺;胃;大肠经

3.11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化湿消滞;祛瘀消肿。主感冒中暑发热泄泻黄疸跌打损伤;痈肿疮疖;嫩叶作清凉饮料;能解暑热烦渴

3.12 用法用量

内服:根、树皮煎汤,9-15g,鲜品15-30g;鲜叶适量,泡茶或煎汁含咽。

3.13 各家论述

1.《广西药植名录》:止血,消肿,去毒。治肚痛腹泻黄疸病

2. 广外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暑化湿消滞。治感冒发热肠炎腹泻咳嗽声嘶。嫩叶作茶,可预防感冒痢疾

3.14 摘录

《中华本草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用到中药黄牛茶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用到中药黄牛茶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